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郊庙朝会所作,名为《景德祭社稷三首(其二)奠玉币、酌献用《嘉安》》。诗中通过对古代大祀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农耕生活的赞美与怀念,以及对天地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于穆大祀,功利相宣"一句,讲述的是古代重要的祭祀活动,这里的“于穆”指的是古代帝王在祭祀时所居住的地方,“大祀”则是对神灵的重大祭奠。这里表明了这种祭祀活动不仅仅是仪式本身,更承载着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与感恩。
"灵坛美报,历代昭然"一句,强调的是这种祭祀活动所带来的美好回报,以及这些回报自古以来一直明显且清晰可见。这里的“灵坛”指的是用于祭祀的地方,“美报”则是指神灵对人的恩赐和保护。
"介以蕃祉,祚以丰年"一句,讲述了通过这种祭祀来获得外族(蕃)的祝福,以及内地的丰收。这里的“介”意味着连接,“蕃祉”则是指边疆民族对中原文化和政权的认同与支持,而“祚以丰年”则表达了通过祭祀而获得农业的丰盛。
"土爰稼穑,允协民天"一句,描述的是土地的肥沃与农作物的成长,以及这种自然景象与人类社会和谐相处的情状。这里的“土爰”指的是大地,“稼穑”则是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允协民天”则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祭祀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秩序,其中包含了国家的安定、农业的丰收以及民族间的和睦。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向往,以及对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