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晚行丛竹下,群雀忽惊飞。
一笑为回首,拈花上翠微。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竹林中漫步的情景。"晚行丛竹下",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幽深的画面,夜色降临,诗人独自穿行在茂密的竹林间,感受着夜晚的寂静与竹叶的婆娑声。
"群雀忽惊飞",这一笔则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当诗人悄然前行时,忽然惊飞的群雀打破了宁静,使得整个画面有了生气和活力。这不仅是对环境的细腻观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可能是因为被这突如其来的生机所触动。
"一笑为回首",诗人因雀鸟的意外举动而微笑,这个细节透露出他的随和与淡然,以及对生活中的小惊喜的欣赏。这一笑,或许是对自然的赞许,也可能是对自己心境的自嘲或自我肯定。
最后,"拈花上翠微",诗人以一个富有禅意的动作收束全诗。"拈花"源自佛教故事,常用来象征领悟或机智,而"翠微"则指青翠的山峦,这里可能寓言诗人超脱尘世,将生活的感悟融入自然之中。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又体现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竹林中的寻常景象,寓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悟,展现出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
不详
绝意科举,究明理学。江东提刑袁甫建象山书院,招主讲席。理宗嘉熙二年以荐授秘阁校勘,召为史馆检阅,求去,授江东帅属归。有《周易释传》、《学诗管见》、《融堂书解》、《四书管见》、《两汉笔记》等
晚行沙渚亟回头,不比人间触热流。
静听双蛙池上月,知心谁似海边鸥。
风吹白浪十分晴,晚泊青溪二月春。
千里客心归最急,可无杯酒唤同人。
双鹊查查晓恋枝,暗香风度曲栏池。
日来只了高斋去,满树花开总不知。
清似秋岩琴上月,快如春峡棹前波。
三间茅屋埋头坐,一榻薰风信口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