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侍郎仲秉赴泸南

召杜久不作,公来甫期年。

吾民亦何负,今公返三川。

王命不可稽,无由挽公船。

累累婴儿啼,政复来道边。

惊鸿未安集,叹息渠可怜。

公才岷峨秀,风度晋魏前。

宜方次公驾,可拍叔度肩。

兹行去中都,江月六上弦。

虽云诸侯师,我意终欿然。

孝友当处中,此翁那戍边。

落日照归旌,春江动离筵。

饯公野王筝,老泪如迸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孚所作的《送黄侍郎仲秉赴泸南》。诗中表达了对即将前往泸南任职的黄侍郎的深情送别与对其才能的赞美。

首句“召杜久不作,公来甫期年”,以历史上的召公和杜伯为引子,表达了对黄侍郎到来的期待之情,同时也暗示了黄侍郎的到来对当地百姓的重要性。

接着,“吾民亦何负,今公返三川”两句,强调了黄侍郎对民众的贡献,以及民众对他的期待与感激。

“王命不可稽,无由挽公船”则表达了对黄侍郎不得不离开的无奈与不舍,以及对王命的尊重。

“累累婴儿啼,政复来道边”描绘了黄侍郎离开时,百姓们在路边哭泣的情景,表现了百姓对黄侍郎的依依不舍之情。

“惊鸿未安集,叹息渠可怜”通过比喻,表达了对黄侍郎离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黄侍郎的才华与品德如同惊鸿一般,令人叹惋。

“公才岷峨秀,风度晋魏前”高度赞扬了黄侍郎的才华与风度,将其比作岷峨山的秀丽景色,以及超越晋魏时期的风范。

“宜方次公驾,可拍叔度肩”进一步赞美黄侍郎,将他比作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表达了对他能力的认可与敬仰。

“兹行去中都,江月六上弦”描述了黄侍郎离开京城,前往泸南的旅程,同时借月亮的圆缺来象征时间的流逝。

“虽云诸侯师,我意终欿然”表达了诗人对黄侍郎作为诸侯师的尊敬,但内心仍充满不舍与遗憾。

“孝友当处中,此翁那戍边”则是对黄侍郎品德的肯定,希望他能保持孝顺和友爱之心,避免远离家乡,投身边疆。

最后,“落日照归旌,春江动离筵”描绘了送别场景,夕阳映照着黄侍郎的旗帜,春江上波光粼粼,宴席上充满了离别的愁绪。

“饯公野王筝,老泪如迸泉”表达了诗人对黄侍郎的深情祝福与不舍,以及因离别而产生的泪水如泉水般涌出。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黄侍郎才能与品德的赞美,也有对离别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担忧,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对官员为民服务精神的颂扬。

收录诗词(389)

周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丹徒。孝宗乾道二年进士。淳熙初,官至真州教授。工诗,文章不事雕绘。有《蠹斋铅刀编》

  • 字:信道
  • 号:蠹斋
  • 籍贯:济南
  • 生卒年:1135—1177

相关古诗词

次韵寄士美

长夏苦不佳,汤熨方少休。

床头得新诗,恍若从子游。

绚烂晚花秀,萦纡莫江流。

寒蝉久聒耳,见此长鸣鸥。

吾友苏季子,莫年专一丘。

相从寄琢磨,喜子今得俦。

隋珠荆文璧,子馈渠则酬。

寄声问平安,忆此衰病不。

亲交半九泉,老境集百忧。

能来叙离阔,过是吾何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再次韵赠从之并寄朝美士美

大汤陈元方,小汤许文休。

向来京江岸,政作汝颍游。

一随简书去,寒江自湍流。

我瞻天际鸿,渠叹波上鸥。

之子虽近交,襟怀亦林丘。

缅惟两玉人,非子孰可俦。

高标互晖映,妙语相应酬。

鼎立照茅茨,何日能此不。

句曲向荆溪,迁徙非所忧。

得客三士间,衰年更何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听环上人琴

幽弦窈眇方秋蝇,和音条鬯俄春莺。

断冰哀玉俱入耳,听尽清商听清徵。

浮云敛尽江月明,不意莫耳闻此声。

夷中知白骨已朽,后来如师亦希有。

但忧曲古世罕听,那不少徇时人情。

宁甘弦断挂壁角,缠声鹿鸣渠不学。

形式: 古风

送俞君任

中岁厌乖隔,此行几挽裾。

故交还去子,老境孰知予。

雪屋传觞处,春波解缆初。

相过每仓卒,欲留重踟蹰。

身健宜加饭,官閒剩著书。

它年赤车召,留眼看相如。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