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清环道人南归(其二)

人生大邂逅,多在阡与陌。

飘零各异地,异地成咫尺。

持来双镜光,互照好颜色。

岂惟照颜色,肝胆了不隔。

平生失途马,颠蹶在荆棘。

君既宛转导,又为施羽翼。

君今弃我去,好春失消息。

柳条与梅花,为谁更妆饰。

本自无远别,生灭年仅百。

所悲再见期,又非此旦夕。

既作有情物,得不泪沾臆。

登堂慰君母,母正缝衣裳。

衣裳亦何丽,鬓发亦何苍。

知君当早还,君还我何方。

君今别母时,有我相扶将。

行当我别母,不见君在旁。

劳燕各背飞,春风尔何忙。

独余慈乌声,绕屋空徬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深情的人际交往,诗人送别友人清环道人南归,感慨人生的偶然相遇和离别之痛。首句“人生大邂逅,多在阡与陌”表达了两人因机缘巧合而相识,接着通过“飘零各异地,异地成咫尺”强调了友情的深厚,即使身在异地,心却相近。

“持来双镜光,互照好颜色”运用比喻,形容朋友间的相互欣赏和理解。然而,“君今弃我去,好春失消息”则流露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春天的美好也因此失去了意义。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生活,感叹“平生失途马,颠蹶在荆棘”,感谢友人的扶持和帮助。

“柳条与梅花,为谁更妆饰”借景抒情,表达对友人离去后环境的寂寥。诗人意识到生命的短暂,“本自无远别,生灭年仅百”,但再次相见遥不可及。“既作有情物,得不泪沾臆”表达了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和离别的悲伤。

送别之际,诗人想象自己和友人分别的情景:“登堂慰君母,母正缝衣裳”,母亲的苍老和忙碌让离别更加触动人心。最后,诗人以“独余慈乌声,绕屋空徬徨”收尾,以乌鸦的叫声象征孤独和思念,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的深深哀愁。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无奈。

收录诗词(16)

濮文暹(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清环道人南归(其三)

峨眉六月雪,芙蓉半城花。

花开雪再春,游子当还家。

怜我诸弟妹,风中尘与沙。

楚泽香采兰,越溪寒浣纱。

群流尽归海,君亦平泛槎。

次第相见之,因缘满天涯。

我怀不堪述,转为君长嗟。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秋夜感事(其一)

蛮花犵鸟镇相怜,无那元戎苦著鞭。

入蜀锦袍争艳艳,赛秋铜鼓自渊渊。

牛腰万井金银气,蚨血千家子母钱。

卜式已贫刘晏死,登楼憔悴独筹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秋夜感事(其二)

花姑沈醉竹郎祠,鸡卜喃喃问出师。

风雨万山人鬼界,刍粮千里圣明时。

最难抛掷黄金赏,欲诉功名白骨知。

闻道滇池半清浅,至今鹬蚌苦相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过涪州有感

十五年前泪,江流尚有痕。

沧桑一家感,君父两朝恩。

山色旧城郭,水田新子孙。

北岩几回首,俎豆最消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