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杂兴十二首(其八)

谁作百年客,聊随三宿僧。

诗皆传妙品,禅未悟中乘。

晓枕空鸣角,秋窗夜剔灯。

欣欣会心处,走墨剡溪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傍晚的杂感与心境。首句“谁作百年客”,以设问开篇,引人深思,仿佛在询问世间何人为长久的旅人,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短暂与漂泊无定的感慨。接着“聊随三宿僧”一句,表明诗人或许在某个寺庙暂居,与僧侣共度时光,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宁静。

“诗皆传妙品,禅未悟中乘”两句,既赞美了诗歌的美妙,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禅学的追求与探索,但似乎尚未达到深刻领悟的境界。这种自我反思与求索的过程,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精神世界的不懈追求。

“晓枕空鸣角,秋窗夜剔灯”描绘了一幅清晨与夜晚的场景,晨起时分,空旷的角落传来悠长的号角声,夜晚则是在秋风中,窗前的灯火照亮了孤独的思绪。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岁月静好的感慨以及对内心世界细腻感受的捕捉。

最后,“欣欣会心处,走墨剡溪藤”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追求。在“会心”的时刻,他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用笔墨记录下这份喜悦与感悟,如同在剡溪边的藤蔓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这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喜悦,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释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禅学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晚杂兴十二首(其十)

夜魄湛精气,冰魂消瘴氛。

寒洲沙印篆,荒树叶镌文。

词度柳三变,书临顾八分。

谁凭当道势,抬举上青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秋晚杂兴十二首(其十二)

客来银水北,叩我老生涯。

裘褐多扪虱,田芜半种瓜。

文章动穷发,碑板过流沙。

终竟成何事,逢人莫浪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世之咏物者采春花而落秋实余欲矫其失作冬果十咏(其一)柑

橘橙吾臭味,岂特是情亲。

三寸燕南异,一双瓯水珍。

色包金错晚,香擘玉纤春。

无复承平事,天恩遍贵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世之咏物者采春花而落秋实余欲矫其失作冬果十咏(其二)橘

果绿景初好,花开日正寒。

嚼香流玉瀣,分熟剪金丸。

淮枳标殊性,瓯柑并二难。

无人徵包贡,蓬殿泪阑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