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欧阳良有高山仰止四首(其二)

我携二三子,行此白玉湾。

案头左章集,古语留人间。

我昔识此士,风雨满空山。

忧愁送日月,不复记容颜。

自从一别来,乃此再见悭。

为客使同邑,造物何其儇。

岂无城府意,乘马忽复班。

还能顾寂寞,山路披荒菅。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带着几个朋友,漫步在这白玉般的海湾。
书桌上摆放着诗集,古人的智慧留在世间。
我曾认识这位文士,那时风雨弥漫空山间。
忧虑与时光共度,他的容貌已模糊难辨。
自从上次分别,至今难得再见。
作为异乡人,命运为何如此捉弄。
难道他没有深藏心机?骑马出行又突然改变。
他仍然能忍受孤独,山路艰辛披荆斩棘。

注释

我:第一人称代词。
携:带领。
二三子:几个人。
白玉湾:形容景色如玉的海湾。
案头:书桌。
左章集:诗集。
古语:古代的语言智慧。
识:认识。
风雨满空山:风雨交加的山中。
忧愁:忧虑。
日月:时光。
容颜:外貌。
一别:一次分别。
再见:再次相见。
悭:稀少,难得。
为客:作为客人。
使同邑:使他在同一城市。
造物:命运。
儇:狡猾,捉弄。
城府:心机,深藏不露。
忽复班:突然改变行程。
顾:考虑,忍受。
寂寞:孤独。
山路:山路。
披荒菅:在荒草丛生的山路上行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至元初诗人赵文所作的《次韵欧阳良有高山仰止四首(其二)》。诗中,诗人以个人的游历和情感体验,描绘了一幅与友人重逢的场景。"我携二三子,行此白玉湾",表达了诗人与几位朋友一同漫步在景色如画的白玉湾,展现了友情的深厚。"案头左章集,古语留人间",暗示了他们对古籍的珍视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接着,诗人回忆起过去与某位士人的交往,"我昔识此士,风雨满空山",描绘出风雨中两人共度的时光,以及对旧日友情的怀念。"忧愁送日月,不复记容颜",流露出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自从一别来,乃此再见悭",表达了久别重逢的不易,以及对再次相聚的珍惜。"为客使同邑,造物何其儇",感叹命运的捉弄,使得他们在异乡相遇。"岂无城府意,乘马忽复班",暗示了友人可能隐藏着深沉的心思,但诗人并未因此而疏远。

最后,"还能顾寂寞,山路披荒菅",表现了友人即使身处寂寞之中,仍能保持坚韧和独立,令人敬佩。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寓含哲理,体现了赵文诗歌的独特风格。

收录诗词(209)

赵文(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凤之,又字仪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为文天祥门人,并曾入其幕府参与抗元活动。与刘辰翁父子亦交厚,辰翁对其非常推重,刘将孙亦与其结“青山社”,其结社情况现不详

  • 字:惟恭
  • 号:青山
  • 籍贯:宋末元初文
  • 生卒年:1239-1315

相关古诗词

次韵欧阳良有高山仰止四首(其一)

少年场屋心,富贵轻秋毫。

如何此偪仄,晚作空山逃。

世方驰逐好,我独儒书豪。

宁甘往教远,不肯十上劳。

尚持鹍鸡弦,自爱凤尾槽。

纷然凉州曲,谁赏郁轮袍。

取之众弃中,君眼亦已高。

惜哉君更穷,相看两萧骚。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次韵郭梅边汤孤松见寄

杜门却扫冯敬通,何人载酒暖此翁。

昼长书罢啼鸟寂,山水似我清而穷。

山僧携来两诗卷,笔势迅疾如追锋。

渔歌风断郭功父,碧云暮合汤休公。

寒梅自照太古雪,孤松压倒妖春红。

一时见此光怪物,丈室忽换化人宫。

近者重游宝林寺,山行小辟炎毒攻。

唱酬坐觉山鬼泣,谈笑不知酒海空。

当时分韵十五客,冠童亦有童非童。

惜哉梅松不在眼,自与修竹为吾宗。

传闻净觉更殊胜,极欲往求三日聋。

补天久已付昨梦,面壁更欲收奇功。

百年金碧亦尘土,须有好语留山中。

山中道人许我否,饱饭摩腹听松风。

形式: 古风

次韵感旧

人间岁月如江波,欢乐苦少哀情多。

千曲箜篌弹不尽,公无渡河公渡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百牛图

浮沉隐见各从容,不借山童尺箠功。

一犁春雨吾事济,何用啧啧多牛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