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其三)

讲舍罗池上,我昔曾钓游。

马矢压花宫,能毋鬼神愁。

赳赳百夫雄,本昔揭竿流。

谁令虎而冠,招来鹰在韝。

其众罗千百,狰狞拥貔貅。

有时颇击贼,愧我群兜鍪。

城阙使居间,解之乏良筹。

饱附饥食人,若能身束修。

橐藏既罄如,能弗事赂赇。

东家翁头白,西家儿鬓髹。

牵来各闭置,嗒若鱼中钩。

翁弗禁搒掠,昨宵赴冥幽。

儿金未当赎,夜已充衾裯。

哀哉儿高门,父母所喔咻。

翁昔为孙子,饭蔬冬无裘。

床头窖黄金,身死还见搜。

园池几营构,栱节为薪棷。

官吏过弗闻,荐绅忍其羞。

但令甲授陴,敢惜瘠暴沟。

君门高九重,仓猝谁之谋。

时变事多殊,琐屑焉敢仇。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清代王拯的《拟古(其三)》描绘了一幅社会不公与民生疾苦的画面。诗中以罗池上的讲舍为背景,回忆了昔日的钓游时光,然而如今马矢堆积,暗示权贵的荒淫,连鬼神也为之愁叹。诗人感慨昔日揭竿起义的壮士被权贵操控,如同猛虎戴冠、雄鹰入笼,聚集的民众被驱使作战,自己虽有志击贼,却因无良策而感到惭愧。

诗中揭露了官府的腐败,富者贿赂成风,贫者如翁儿受尽折磨,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贵族之家的孩童也未能幸免,他们的悲惨命运令人同情。诗人痛斥官吏的冷漠和士绅的沉默,指出他们只关心城墙防御,而不顾百姓疾苦。最后,诗人感叹朝廷深重,个人力量微小,面对时局变化和不公,只能无奈地表示不敢报仇雪恨。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揭示了清代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诗人对公正缺失和人民苦难的深深忧虑。

收录诗词(29)

王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古(其四)

从来城守坚,贼恨必大至。

万死与城存,而城竟亡矣。

吁嗟我江城,高牙夙严卫。

如何两渠间,骨发委填积。

传闻方绝食,官民相泣誓。

枥马夜悲鸣,青烟起寒吹。

烹炰雀鼠尽,敝革煮相遗。

皮骨惨留骴,析炊供喂饲。

樵苏日月断,井汲又枯燧。

咄哉背城师,朝食忽欢缒。

冲锋努死力,群丑辄奔避。

如何师徒出,望援空裂眦。

平时拥牙纛,谁欤彼疆帅。

危亡众所属,望望全军逝。

朝廷高爵级,专阃所付寄。

岂惟弗趋救,直忍自抛弃。

十年用兵来,师律孰先敝。

人思参肉餐,我欲寮尸肆。

形式: 古风

拟古(其五)

老夫亡其妻,穷嫠又失子。

常时系心骨,宛转相弃委。

玉雪谁家儿,保身荆棘里。

天明迷道路,霜雪惨肌体。

道逢佩犊人,顾盼忽生喜。

呼儿予生马,顾使执鞭箠。

弱者遗草间,强斯逐鞬弭。

饥肠肝人肉,变作虎狼子。

朝闻破官军,十百踏其垒。

暮夷何城阙,屠割到婴姼。

男儿少方壮,猛气敌虎兕。

强梁习童惛,喑哑孰当抵。

可怜州家军,疲老日转徙。

经年缺粮糈,骨立久销髓。

残躯不能战,剽掠又轻驶。

问军胡为然,求缓须臾耳。

饥寒与御夺,作计乃均死。

谁能如楚尹,戮一贯三耳。

形式: 古风

拟古(其六)

左藏早亏竭,捃摭到关榷。

国中又四郊,持笇尽握齱。

江湖久乾旱,灾祲又螟蠼。

去年履亩余,箕敛又今作。

军中责转运,官岂为囊橐。

富贪贫者死,骨血任敲斲。

敲斲何敢言,斯民甚中悫。

谁知剜心肉,尔乃事酒乐。

玉貌锦衣郎,金鞍骑六駮。

金张本家世,光彩甚卓荦。

清晨谒中军,晚出大欢噱。

第闻前军捷,筹运秘帷幕。

明镫宴如渑,号令走雷雹。

归来百呵殿,计日有佳擢。

小人幸葭莩,茹拔尽优渥。

歌儿头锦缠,挥斥罄山岳。

吾军虮生甲,菜色忍桑蠋。

而官计锱铢,相对情殊邈。

群饥走何之,铤鹿能反角。

足寒伤人心,朝涉何劳斮。

形式: 古风

拟古(其七)

曲突本无功,焦头亦何为。

军行有僚属,慨慷当军咨。

玉帐罢朝参,疏头笔如飞。

贤王朝面缚,京观夜陈尸。

伤足者先登,汹呼盛前麾。

糇粮与书檄,艰险各追随。

或爵关内侯,或资羽林儿。

或荣施紫貂,或贵曳金龟。

君恩诚浩荡,王言出如丝。

军中相庆乐,悠然执冰嬉。

岂无关中将,草间曾失遗,匈奴恨未灭,临觞覆其卮。

别将向贼中,艰难棘榛披。

衔枚走深雪,中夜贼垒劘。

数战没前茅,先行亡健儿。

谁令失转餫,又不得援师。

刈刍龁其根,饮马溺为糜。

经岁顿重围,残军坐失期。

何如棘门将,有酒斟酌之。

不闻从军乐,但问所从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