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云山图

老夫发墨为白云,忽看一幛千氤氲。

徐卿新堂虚北壁,谁谓不堪持赠君。

青山为母云作子,倒见青山落怀里。

分明七十二芙蓉,汞海卧秋扶不起。

满堂雨气飒欲流,隔帘绿树啼春鸠。

白云在家亲在眼,不倚太行歌远游。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沈周的《徐氏云山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以“老夫发墨为白云”开篇,将自己比喻为画中苍老的画家,白发如云,形象地展现了创作时的专注与热情。接着,“忽看一幛千氤氲”描绘出画面的云雾缭绕,如同千重烟霞,富有动态感。

“徐卿新堂虚北壁”暗示了这幅画是为新堂增添的艺术装饰,空白的北壁因为这幅画而生动起来。“谁谓不堪持赠君”表达了对画作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认为它不仅美观,更是珍贵的赠予。

“青山为母云作子,倒见青山落怀里”运用拟人手法,将山峦与云朵的关系比作母子,形象地展示了画面中山与云的和谐共生,以及观者的视角仿佛能将整个山川揽入怀中。

“分明七十二芙蓉,汞海卧秋扶不起”则以芙蓉比喻山峰,形容其秀美如出水芙蓉,而“汞海”则象征着湖面或广阔的水域,秋意中静卧的山景仿佛难以唤醒,增添了画面的宁静与深远。

“满堂雨气飒欲流,隔帘绿树啼春鸠”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雨后的清新气息和窗外绿树上春鸟的鸣叫,为画面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气息。

最后,“白云在家亲在眼,不倚太行歌远游”以“白云”象征画家的心境,即使身在家中,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亲近,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深眷恋,以及对远方游历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生动地评述了《徐氏云山图》,既赞美了画作,也寓言了人生的感悟。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文湖州竹枝

笑笑先生有遗竹,翛然画法妙兼书。

千竿水石秋容合,一卷风云墨色虚。

剪伐已逃渔具外,收藏今保袜材馀。

他人敢夺王家物,旧好重脩君子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题画

黄鹤矶头秋水落,故人蓦地相逢著。

十年短鬓话吴霜,是非不假论城郭。

楚江萍实待谁尝,老矣吾侬思故乡。

形式: 古风

为王挥使画牡丹

王君四月方来苏,绿阴满地花已无。

台红楼紫不可觅,笔底春风寻老夫。

殷绵滴露看活色,信手貌出西家姝。

坐中狂客未解事,欲折不成空纸肤。

去年淮阴七尺雪,冻地似恐花根枯。

此图赠君日日赏,一日须倾一百壶。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题画

嫩黄杨柳未藏鸦,隔岸红桃半著花。

开眼阑干接平楚,夹洲亭馆跂长沙。

悠悠鱼泳知人乐,故故鸥飞照鬓华。

如此风光真入画,自然吾亦爱吾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