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更漏子·寄君晦》由明代女诗人沈宜修所作,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开篇“旧愁新,新梦去”,诗人以“旧愁”与“新梦”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往与未来的复杂情感。愁绪如影随形,而新梦则寄托了对未来的一丝希望,但最终都归于虚无,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长恨画帘莺语。堤草软,野花轻。随帆送棹行。”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画帘后的莺啼,堤边柔软的草地,轻盈的野花,以及随风飘荡的帆船和划桨,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鸾镜掩,翠蛾敛。襟袖空馀泪点。”鸾镜掩映,翠眉敛起,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压抑。泪水在衣襟与袖口留下痕迹,是情感无法抑制的体现,也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生别恨,伴销魂。风吹月照门。”“生别恨”表达了对生离死别的深深遗憾,“伴销魂”则是对心灵深处的孤独与寂寞的描述。风吹动,月光照耀,这一场景既美丽又凄凉,仿佛在为这段情感故事画上了一个既温柔又悲伤的句号。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物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离别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之情。沈宜修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