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源精舍

京城六月日如火,风轩散发执书坐。

顿嫌城市多烦嚣,欲买田庐何处可。

素几茶瓯吹碧香,有客敲扉偶相过。

为言越中好山水,厥土膏腴不偏颇。

魏氏之子文贞孙,玉树临风色瑳瑳。

读书浙水之东头,蒐今摭古以自课。

夏盖湖光白涌云,福祈山气青浮座。

三江帆上暮天长,八月潮平秋水大。

亭边狝猿长如人,月黑林昏盗山果。

桃源人家疑此是,洞口云深昼无锁。

百壶满醉江南春,击缶高歌儿子和。

西蜀少陵恒苦吟,南阳武侯尚高卧。

文贞昔在贞观中,大节堂堂不终挫。

好将旧学佐朝堂,行见英流振顽懦。

索居何日赋归来,尽理遗书载轻舸。

我昔耕牧岘山阳,门前水田足粇糯。

十年道阻不可归,江上秋风茅屋破。

旧栽松柏定成林,石墙竹梢添几个。

向来耆旧安稳无,每一思之泪交堕。

福源林壑倘见分,卜邻拟住山之左。

客归好语仲远君,岁晚寄书烦报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的诗《福源精舍》描绘了诗人对京城喧嚣的厌倦,以及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京城六月日如火”形象地写出夏日炎炎热浪滚滚的景象,诗人选择在风轩散发读书,寻求片刻宁静。他渴望逃离城市的纷扰,寻找一块膏腴之地,如越中山水般优美。

诗中提到的魏氏之子文贞孙,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物,他在浙水之东研读经史,自我砥砺。夏日的福源精舍,湖光山色映衬下,读书生活显得清雅,猿啼林间,增添了神秘色彩。诗人以少陵和武侯自比,表达他们虽身处逆境仍坚守学问的决心。

诗人回忆自己过去的田园生活,感叹十年离乡,门前水田依旧,但人事已非。他对未来寄予希望,期待能回归田园,整理先人的遗书,过上简朴的生活。最后,诗人向友人仲远表达了愿望,希望得知故乡的消息。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也寓含着对仕途挫折的感慨和对学问传承的重视。

收录诗词(207)

李延兴(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渔阳客邸

城外云山浓似绮,屋里琴书静如水。

石炉添火试松香,袅袅篆云飞不起。

天涯倦客此停骖,茶灶烟销犹隐几。

奚奴呼觉日平西,一片秋声响窗纸。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题画

山翠浮空初过雨,山麓晴云散芳渚。

雾合长林生晓寒,人家更在林深处。

涧泉六月翻松根,石洞千年隐仙侣。

有谁共弈橘中来,无人问路桃源去。

白烟遮尽青林花,野簌嫩香应可茹。

清幽不减山之阴,只欠兰亭列觞俎。

谁乎写此怪而奇,莽莽云山入毫楮。

细看犹有遗恨处,胡不着我山之墅。

我生本是丘壑姿,误落京尘几寒暑。

小时耕牧岘山阳,閒从野人学种树。

门前渔浦啼竹禽,屋上鹤巢走松鼠。

独行采药日莫归,才得芝术一斗许。

纵令服食不得仙,何若长年蓻禾黍。

小村秋晚鸡正肥,大瓮春浮酒新煮。

老翁醉舞儿子歌,笑语諠华忘宾主。

此乐不见十许年,兵火煌煌照南楚。

思归见画万感生,怅望风帆横浦溆。

时清即好谢官归,全家移向山中住。

形式: 古风

早过五门

霜白掖楼晓,寒鸦城上啼。

微云阊阖外,斜月建章西。

忧国心常切,成功计转迷。

十年京阙下,贫病尚羁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望海虞山得踪字

青山秋万叠,诗写晚愁浓。

瀑断峰头路,云藏谷口松。

药炉丹气上,经藏碧苔封。

谁似仙翁静,阶前埽鹤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