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烛影摇红·舞女》由清代诗人曾廉所作,描绘了一幅舞女在烛光摇曳中翩翩起舞的画面,充满了浓厚的古典韵味与情感色彩。
首先,“烛影摇红”四字便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忧伤的氛围,烛光在夜色中摇曳,映照着舞女轻盈的身影,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接下来,“良宵更觉人儿悄”一句,点明了时间与环境,夜晚的宁静与舞女的孤独形成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郁金堂上紫氍毹,遮莫腰支跷。”描述了舞女所在的华丽场景,郁金香的香气与紫色的地毯相映成趣,衬托出舞女身姿的曼妙。这里的“跷”字,形象地描绘了舞女轻盈跳跃的姿态,展现了她技艺的高超。
“只见高翻铁鹞。又欣闻、雏莺舌掉。”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舞女的舞蹈动作,如同铁鹞般高翻,又如雏莺般轻快地鸣叫,生动地展现了舞蹈的动态美和节奏感。
“当筵舞罢,怎不魂消,回灯微笑。”舞女的表演结束,观众被深深吸引,甚至有些魂飞魄散,直到灯光再次亮起,才得以回神,微笑之中透露出满足与自豪。
“顾曲周郎,如今老大非年少。”这里借用了周瑜的故事,表达了舞女对曾经的辉煌岁月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试过夔府问公孙,悽恻山猿,叫开宝、閒人已杳。”夔府与公孙是古代的典故,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引用,进一步深化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山猿的叫声也增添了画面的凄凉感。
最后,“更休寻、清平旧调。大呼狂发,更换金樽,杯杯都釂。”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珍惜,同时也暗示了面对现实的无奈与释然,通过饮酒来化解心中的愁绪,展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舞女的舞蹈之美,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情感,既有对美的赞叹,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充满了古典文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