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山所作的《送梓宪巩彦辅中散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对即将离任的官员巩彦辅的赞美与不舍之情。
首句“宏才高望出簪裾”,赞扬巩彦辅拥有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名声,不仅体现在官场的地位上,更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这里的“簪裾”指的是贵族的服饰,暗示巩彦辅出身不凡,但他的才华和品德却超越了这些外在的标志。
接着,“尤向持平意豁如”表达了巩彦辅在处理公正问题时的坚定和豁达态度,显示出他在维护公平正义方面的决心和勇气。
“辇毂声名三辅最,西南恩惠十年馀”两句,通过对比巩彦辅在京城(辇毂,指帝都)的声望与他在西南地区施政期间的恩泽,强调了他的影响力和治理能力。三辅,古代指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这里泛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西南恩惠,指他在西南地区的善政和德行。
“诸公每恨归朝晚,美职行闻半道除”则从侧面反映了巩彦辅深受同僚和百姓的喜爱与敬重。诸公,指众多的官员;美职,指好的职位;半道除,意为中途被调任或离职,这里表达了对巩彦辅即将离开的惋惜之情。
最后,“今日老成应不次,中台烦剧在刑书”预祝巩彦辅在未来的职位上能够继续发挥其才能,特别是在处理复杂案件方面,展现出其深厚的法律功底和卓越的行政能力。老成,指经验丰富、成熟稳重的人;中台,古代官署名,此处泛指重要职位;烦剧,在此指繁杂而重要的工作;刑书,古代指法律文书,这里特指处理法律事务。
整首诗通过对巩彦辅个人品质、政绩以及未来前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其高度的赞誉和深切的祝福,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贤能之士的推崇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