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山

我识康庐面,亦抚终南背。

平生爱山心,于此可无悔。

晚归古会稽,开门与山对。

奇峰绾髻鬟,横岭扫眉黛。

岂亦念孤愁,一日变万态。

风月娱朝夕,云烟阅明晦。

一洗故乡悲,更益吾庐爱。

东偏得山多,寝食鲜不在。

宁无度世人,谈笑见英概。

御风倘可留,为我倾玉瀣。

形式: 古风 押[队]韵

翻译

我熟悉康庐的面貌,也抚摸过终南山的脊背。
一生热爱山川,在这里我毫无遗憾。
傍晚时分回到古老的会稽,开门迎接山峦作伴。
奇特的山峰如女子发髻,横岭如同黛色眉毛。
难道不是因为思念孤独,山景才一日千变万化。
风月陪伴着日夜,云烟记录着明暗变化。
这里洗尽故乡的忧伤,使我更加珍爱我的居所。
东边多山,让我饮食起居都充满山的意趣。
我宁可不与世人计较,只在谈笑间欣赏他们的风采。
如果能借风的力量停留,愿为我斟满美酒玉瀣。

注释

康庐:庐山。
终南:终南山。
爱山心:对山的热爱之心。
会稽:古代中国地区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峰绾髻鬟:形容山峰如女子的发髻。
横岭扫眉黛:横亘的山岭像女子的眉毛。
孤愁:孤独的愁绪。
风月:自然景色,代指时光。
玉瀣:美酒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稽山》,通过对稽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情。首句“我识康庐面,亦抚终南背”以康庐和终南山比喻稽山,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独特认知和亲近感。接着,诗人感慨“平生爱山心,于此可无悔”,表明他对山水的痴迷和对选择在此居住的满足。

“晚归古会稽,开门与山对”描绘了诗人归家后与稽山相对的场景,显得宁静而和谐。“奇峰绾髻鬟,横岭扫眉黛”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秀美,如同女子的发髻和黛眉,富有诗意。

诗人进一步抒发情感:“岂亦念孤愁,一日变万态”,暗示山峰虽孤独却变化万千,给诗人带来丰富的视觉享受。他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慰藉,“风月娱朝夕,云烟阅明晦”,表达了在山水间度过时光的愉悦和对自然光影的欣赏。

“一洗故乡悲,更益吾庐爱”表达了诗人通过欣赏稽山美景,暂时忘却了故乡的忧愁,更加深了对居所的喜爱。最后两句“东偏得山多,寝食鲜不在”强调了山景对诗人生活的影响,连饮食都因之增添了乐趣。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稽山的深深眷恋和从中获得的精神寄托,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稽山农

华胥氏之国,可以卜吾居。

无怀氏之民,可以为吾友。

眼如岩电不看人,腹似鸱夷惟贮酒。

周公礼乐寂不传,司马兵法亡亦久。

赖有神农之学存至今,扶犁近可师野叟。

粗缯大布以禦冬,黄粱黑黍身自舂。

园畦剪韭胜肉美,社瓮拨醅如粥醲。

安得天下常年丰,老死不见传边烽。

利名画断莫挂口,子孙世作稽山农。

形式: 古风

稽山行

稽山何巍巍,浙江水汤汤。

千里亘大野,勾践之所荒。

春雨桑柘绿,秋风粳稻香。

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

陂放万头鸭,园覆千畦姜。

舂碓声如雷,私债逾官仓。

禹庙争奉牲,兰亭共流觞。

空巷看竞渡,倒社观戏场。

项里杨梅熟,采摘日夜忙。

翠篮满山路,不数荔枝筐。

星驰入侯家,那惜黄金偿。

湘湖莼菜出,卖者环三乡。

何以共烹煮,鲈鱼三尺长。

芳鲜初上市,羊酪何足当。

镜湖滀众水,自汉无旱蝗。

重楼与曲槛,潋滟浮湖光。

舟行以当车,小伞遮新妆。

浅坊小陌间,深夜理丝簧。

我老述此诗,妄继古乐章。

恨无季札听,大国风泱泱。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稽山雪

高人采药来禹穴,骨瘦巉然鬓眉白。

结茅分得野鹿场,一夜北风三尺雪。

明朝过午势愈恶,虎兕交迹人声绝。

虚窗纵横丛竹入,幽涧荒寂孤松折。

冻吟孰窥袁安户,僵卧秃尽苏武节。

人生饥寒固亦有,养气不动真豪杰。

希名后世吾所耻,姓字宁与身俱灭。

班马复生无自书,我作此歌空激烈。

形式: 古风

蔬食

今年彻底贫,不复具一肉。

日高对空案,肠鸣转车轴。

春荠忽已花,老笋欲成竹。

平生饭蔬食,至此亦不足。

孰知读书却少进,忍饥对客谈尧舜。

但令此道粗有传,深山饿死吾何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