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冠子.赠韦伯谦学使

花国呼莺,木天栖凤,风流跌宕如许。

烟峤千重,星轺万里,小憩瘴云深处。

闻道璇闺,吟鸾有伴,分得笔端眉妩。

怪添香、少个清娱,多恐回文寄与。

镇此际、塞管秋声,宫袍春色,回首东华尘土。

网罢珊霞,归依珂月,留作黑头公辅。

谁怜破帽,天涯才退,江淹别怀凄苦。

待相逢、燕市酒边,剪烛话黔山雨。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花鸟为引,描绘了一幅风流雅致的画面,如同莺歌凤舞,充满了灵动与变化。词人通过烟雾缭绕的高山和遥远的星轺,暗示了韦伯谦学使的旅途艰辛,他在瘴疠之地稍作停留,身边有佳人吟咏相伴,才华横溢。然而,词中透露出一丝孤独与思念,担心学使的深情无法得到回应,只能寄托于回文之中。

接着,词人感叹韦伯谦身处繁华与落寞之间,宫袍春色与塞管秋声形成鲜明对比,他怀念着京城的尘土,但已决心在边地坚守职责。韦伯谦的归来,如同彩霞织网般瑰丽,期望他能成为一位有威望的官员,尽管身处偏远,仍怀有才子之志。

最后,词人表达了对韦伯谦的同情,他虽然才华出众,却因贬谪而感伤,期待在未来的相聚中,能在燕市酒席上,共话黔山的风雨,分享彼此的离愁别绪。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学使的赞美,也有对他的关怀与祝愿,展现了词人的深厚友情。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声声慢.秋声,用蒋竹山体

雁外关河,蛩边院宇,和思念领略秋声。

残照霜芜,疏林尚剩蝉声。

流年暗中偷换,漫催成一片砧声。

龙城远,想西风铁马,鼓角边声。

回首故园三径,记松阴暝翠,夜涌涛声。

老屋灯幽,等闲抛却书声。

天涯独欹倦枕,把闲愁分付江声。

愁未了,上吴船,又听雨声。

形式: 押[庚]韵

沁园春(其一)美人发

忉利情天,华鬘小劫,芳名玉娘。

正翠冠覆额,十三年纪,红窗拥髻,千万思量。

蝉翼双笼,螺鬟半亸,料比伊家锦瑟长。

销魂处,有盘鸦旧影,堕马新妆。洗头曾乞琼浆。

便梦里巫云也自香。

记镜悰晨印,梳凭橘婢,钿盟宵践,剪付檀郎。

帕带愁遮,钗逢笑颤,端正风流总断肠。

心应恨,恨秋来潘鬓,容易成霜。

形式:

沁园春(其二)美人口

豆蔻含芳,槟榔吐腻,天然俊生。

记轻吮鸾毫,修将眉史,细研鸡舌,诵罢心经。

樱小藏愁,葱尖掩笑,软语商量侬惯听。

相偎久,见红吟有韵,碧唾无声。尊边低唱销凝。

又艳曲新翻点绛唇。

正酒晕留涡,堤防客觑,脂香带沫,侥倖郎吞。

夜月吹箫,春风试茗,一点相思画未成。

难忘处,是轻盈唤马,宛转调莺。

形式:

阑干万里心

吹箫载酒少年游。曾倚江南苏小楼。

憔悴天涯不自由。怕凝眸。送尽征鸿字字愁。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