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素临赵承旨吹箫美人图歌

吴兴王孙笔楚楚,丹青貌得吹箫女。

宛转如疑咽素秋,月白宵寒凤飞去。

题识犹存学士名,数行颇得临池趣。

谁人书画兼擅场,谁同赵宋称雁行。

河东佳人小字素,妙曲曾将凤箫度。

丽情秀压锦江涛,霞笺色夺芙蓉露。

标韵俱从指下生,妖妍独向毫端吐。

吴兴得似未得真,佳人貌画兼貌身。

含娇转盼邀凤史,有声无声皆入神。

此时珠帘散华烛,此时紫箫奏新曲。

月痕依微脱口朱,星月参差动纤玉。

朱唇乍启梁尘空,玉指频弄兰心通。

祗觉春风生合坐,忽移形影向图中。

图中坐上宛相肖,嬴女却对秦宫照。

天籁俄分倚独鸣,清音倏断迷双笑。

独鸣双笑两依稀,只今化作彩云飞。

骤然顾态犹疑是,睹久寻声始觉非。

寻声顾态神犹动,巫峡荆台别通梦。

风前屡误拂书蝇,月下初闻罢箫凤。

箫声只隔鸳央水,凤吹蛾眉呼欲起。

司马青衫湿尽无,春兰寂寞秋风里。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薛素临赵承旨吹箫美人图歌》由明代诗人李应徵所作,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吹箫美人的风采与情感。

首句“吴兴王孙笔楚楚”,以“吴兴”点出地点,“王孙”则暗示了画中人物的身份高贵,而“楚楚”二字则描绘了画师技艺的高超与作品的精致。接下来,“丹青貌得吹箫女”直接点明主题,画面中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宛转如疑咽素秋,月白宵寒凤飞去。”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女子吹箫时的柔美姿态比作秋夜中低吟的风,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同时,通过“月白宵寒”这样的环境描写,进一步烘托了画面的意境。

“题识犹存学士名,数行颇得临池趣。”这里提到了画作上的题字,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画师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通过“学士名”和“临池趣”的描述,可见画师不仅技艺精湛,还深谙书法之美。

“谁人书画兼擅场,谁同赵宋称雁行。”这两句将画作与历史上的艺术大家相比较,表达了对画作高度的认可和赞美。其中,“赵宋称雁行”更是借用了宋代绘画的盛名,强调了画作的艺术价值。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河东佳人小字素,妙曲曾将凤箫度”等描述,进一步刻画了女子的形象和才华。通过“丽情秀压锦江涛,霞笺色夺芙蓉露”等诗句,诗人运用了自然界的美好事物来比喻女子的美丽与才华,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标韵俱从指下生,妖妍独向毫端吐。”这两句直接赞美了女子吹箫时的优雅与魅力,以及画师在描绘这一场景时的高超技艺。

“吴兴得似未得真,佳人貌画兼貌身。”这两句表达了对画作真实性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画师在表现人物时的巧妙构思和细腻描绘。

最后,“此时珠帘散华烛,此时紫箫奏新曲。”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诗意的夜晚。

整首诗通过对画面的细致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吹箫美人的独特魅力,以及画师高超的艺术造诣。通过诗人细腻的笔触,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画中人物的呼吸与情感。

收录诗词(25)

李应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湖雨后见月

放舸傍莎汀,悠然笑独醒。

雨馀千树黑,月出半湖青。

水气澄秋席,寒空写夜亭。

重轮元自现,烟雾莫冥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人日遣兴

人日人为客,春风春可怜。

烟波浮宅远,丘壑寄情偏。

柏叶乌程酒,椒盘下若鳊。

如从习池饮,醉卧岘山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宿南禅废寺

寥落春城寺,翛然对野僧。

庭乌朝下食,山鬼夜窥灯。

心义空微晤,尘劳断未能。

松寮疏雨过,片月照枯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花朝集徐德甫园亭

一室成丘壑,悠然会远心。

馀寒春色浅,过雨药阑深。

蝶戏才窥幔,莺啼稍出林。

绿尊留客醉,随意坐花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