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江上秋光寂寞时,寒花亦有向南枝。
怜君岂是无颜色,底后重阳一月期。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江面上一片寂静,寒花开于南枝的景象。诗人以“江上秋光寂寞时”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接着,“寒花亦有向南枝”,通过寒花的生长方向,巧妙地表现了自然界的规律与生命的韧性。
“怜君岂是无颜色”,诗人对寒花的怜爱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暗含了对寒花虽处寒冷却依然绽放的赞美。最后,“底后重阳一月期”,点出了时间的流逝与寒花与重阳节的关系,暗示了生命虽短暂,但依然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现出独特的美丽和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寒花在深秋时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力的敬仰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不详
汉族,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莫道争妍易取嗔,清名亦未与閒身。
汝今犹占三秋日,我已秋光尽让人。
曾伴渊明栗里间,千年流落影阑珊。
何知寂寞荒山里,亦有知心为破颜。
几枝浓艳几枝稀,自倚秋风意不违。
何事背时开独晚,欲人摇落见芳菲。
七十二峰摇秋光,潇湘水寒木叶黄。
问予此去何所慕,云深恐有高人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