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其三)

纳红销翠春风里。精神一撮金莲底。不是睡杨妃。

绿珠娇小儿。一般娇绝处。半带疏疏雨。

不解吐繁香。却教人断肠。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鉴赏

这首诗名为《菩萨蛮(其三)》,创作于宋代,由诗人李好古所作。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淡雅清新的春风,带着细腻的花香,在诗人的笔下缓缓流淌。

“纳红销翠春风里”,这里,“纳红”指的是花朵吸收了阳光后的鲜艳颜色,而“销翠”则是形容春天中草木的青翠。整个句子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春风轻拂,万物复苏。

“精神一撮金莲底”,这一句中,“精神”指的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专注和投入,而“一撮金莲底”则是形容荷花出水而生的高雅姿态。金莲,即荷花,在这里不仅代表了纯洁无瑕,也象征着高贵脱俗。

紧接着,“不是睡杨妃”一句,通过否定“睡杨妃”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是清醒而非迷离的。杨妃,即唐朝著名美女杨贵妃,是中国古代美人的代表。在这里,诗人通过这一否定,强调自己所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美。

“绿珠娇小儿”一句,则描绘了一位如同翡翠般珍贵而又不失灵动活泼的小生命形象。绿珠,在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那孩子清新脱俗的气质,而“娇小儿”则增添了一份童真与可爱。

“一般娇绝处”这句话,更深化了上一句关于美好事物的描绘。这里的“一般”,意味着一种普遍性,即这种美好是普遍存在的;而“娇绝处”,则是在强调这种美好到了极致,几乎令人难以忘怀。

接下来的“半带疏疏雨”一句,通过轻柔细腻的春雨形象,为诗歌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郁气氛。这里的“半带”,可能意味着春雨不是那么明显,却又无处不在。

最后,“不解吐繁香。却教人断肠”两句,则是对前面所描绘景象和美好事物的情感总结。这里的“不解吐繁香”,可能是在表达那种美好的情愫难以言说,而“却教人断肠”,则是在强调这种美好带来的情感体验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令人心痛。这里的“断肠”,在古典文学中常用来形容极度的相思之苦或是对美好的无尽追求。

综观全诗,李好古通过对春天景象、荷花美好以及儿童可爱等多个层面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深切感受和高贵的情操。

收录诗词(14)

李好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生平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览。又据其《酹江月》:“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到处流浪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其一)

东园映叶梅如豆。西园扑地花铺绣。春水晓来深。

日华娇漾金。带烟穿径竹。步入飞虹曲。

何处早莺啼。曲桥西复西。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谒金门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酹江月/念奴娇(其二)

平生英气,叹年来、都付山林泉石。

不作云霄轩冕梦,只拟纶竿蓑笠。

见说湖阴,飞飞鸥鹭,半是君曾识。

梅花时节,试来相与寻觅。

休谩汨没尘埃,浮生能几,镜里催华发。

趁取尊前强健在,莫负花前倾碧。

自遣长须,亲题短句,去约萧闲客。

休教惆怅,梅花飞尽寒食。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酹江月/念奴娇(其一)

西风横荡,渐霜馀黄落,空山乔木。

照水依然冰雪在,耿耿梅花幽独。

抖擞征尘,扶携短策,步绕沧浪曲。

怅然心事,浮生翻覆陵谷。

试向商乐亭前,冷风台上,把酒招黄鹄。

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

百亩春耕,三间云卧,此计何时卜。

功名休问,卖书归买黄犊。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