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吴江谒臞庵翁少留为赋二诗(其一)

住家却学浮家样,横截江湖叠浪中。

漫说三高无起日,孰知千古可同风。

长林蒙雾行平远,层榭攀云语半空。

堤上系舟何限意,匆匆著句未全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居住的人却模仿着漂泊的生活方式,在江湖的波涛中起伏。
别说什么艰难的日子没有尽头,谁知道千百年来人们都能共度风雨。
在浓雾笼罩的长林中行走,仿佛要抵达远方,高高的楼阁上,人们半空中交谈。
堤岸上系船蕴含着无尽的情感,匆忙写下诗句,却总觉得不够完美。

注释

住家:居住的人。
浮家样:漂泊的生活方式。
横截:在...中起伏。
江湖:社会或自然环境。
叠浪:波涛。
漫说:别说。
三高:困难、艰难。
无起日:没有尽头的日子。
孰知:谁知道。
千古:千百年。
长林:长满树木的森林。
蒙雾:被雾笼罩。
行平远:行走得深远。
层榭:多层的楼阁。
攀云:向上攀登。
堤上:堤岸上。
系舟:系船。
何限意:蕴含着无尽的情感。
匆匆:匆忙。
著句:写下诗句。
未全工:觉得不够完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亦名杨仲并)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开篇“住家却学浮家样,横截江湖叠浪中”两句,通过对比居家与行舟生活的不同,展现出诗人对于流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之情。

诗中的“漫说三高无起日,孰知千古可同风”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这里的“三高”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三位伟大人物或事件,而“千古可同风”则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流传千古,与历代文人共享一份精神追求。

接下来的“长林蒙雾行平远,层榭攀云语半空”两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所见所感。长林中弥漫着薄雾,给人的感觉是遥远而又平淡;层叠的建筑似乎与云端对话,只能听见一半的语言,这些都增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最后,“堤上系舟何限意,匆匆著句未全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旅行中的片刻停留和内心世界的无尽延伸。诗人在堤上将船系好,内心却充满了无限的意境,而匆忙间隙中记录下来的只是诗行,不及完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积淀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226)

仲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舟过吴江谒臞庵翁少留为赋二诗(其二)

明明窗色极知晚,隔岸喧阗祇掩关。

上下亭台烟雨外,参差花竹水云间。

从多莫剪东南柳,胜绝新增西北山。

客路十年辛苦里,也容一日及公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呈彦平

诗人老去倍伤秋,我亦秋来尚黑头。

世事可怜催晚景,皇天未许减羁愁。

不堪败菊愁彭泽,又见寒云饯蓐收。

旋解鹴裘沽一醉,纷纷谈话任封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怀沈文伯

春服初成属暮春,舞雩那似霅溪滨。

绕溪箫鼓谁家子,并塞风烟吾故人。

好去定无为客恨,临分犹复念予贫。

驱车跃马平安否,雁断无因消息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李彦平寄题静海吏隐堂二诗甚佳因赋一篇

黄绸被底衙声罢,永日庭閒讼不哗。

案上琴书延好客,江头风月杂渔家。

尚看叶令馀波在,正索骚人秀句誇。

闻道芙蕖红万朵,遥知不减浣溪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