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周用的《至徐州》描绘了夜晚戍边士兵的艰辛生活和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远戍收宵柝”写出了士兵们在遥远的边疆,直到深夜还在收起巡逻的梆子,显示出军营生活的紧张与纪律。次句“高风动雪车”则通过高风吹过积雪的场景,暗示了环境的严寒和行军的艰难。
“三年同旅雁”运用比喻,将长期在外征战的士兵比作南飞的大雁,表达了他们离家已久,如同大雁般孤独和漂泊。接下来,“一饭厌河鱼”则写出士兵们对日常饮食的厌倦,即使是黄河之鱼也无法提起他们的食欲,反映出生活的单调和艰苦。
“赤叶寒林晓”描绘的是清晨寒林中红色树叶的景色,虽然寒冷,但仍有生机,暗示着希望的存在。而“黄茅野市虚”则描绘了野外市场的荒凉,进一步强化了旅途的寂寥。
最后两句“昔时溪水上,日出卧深庐”回忆起往昔在溪水边的生活,那时还能在日出时分悠闲地躺在小屋中,与现在戍守边疆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诗人对过去平静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戍边士兵的艰辛生活,以及他们对家乡和往昔生活的深深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