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母祠

儒坑兵销长城筑。天下苦秦几上肉。

纷纷攘臂争一呼。淮阴壮士甘穷途。

布衣仗剑来都市。亭长晨炊少年訾。

谁知慷慨哀王孙,不在须眉在女子。

斩蛇道中老妪哀。垂钓城下漂母来。

君臣遭遇皆奇绝,一知气数一怜才。

䌟絖终日依淮浦。壶飧解劳风尘苦。

物色已居滕公先,意气终羞绛灌伍。

一饭殷勤讵望酬。千秋庙貌临清流。

我来吊古重惆怅,双双翠羽鸣啾啾。

君不见鸟尽弓藏良将死。皓首功名同白起。

长乐受缚谁为怜。吕后何如漂母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李振钧的《漂母祠》描绘了历史上的两个著名故事:淮阴侯韩信的贫困出身和漂母的慷慨相助,以及吕后与漂母的对比。诗的前两句“儒坑兵销长城筑,天下苦秦几上肉”暗指秦朝暴政,人民生活困苦。接着,“纷纷攘臂争一呼”描述了民众对改变现状的渴望,韩信的出场则以“淮阴壮士甘穷途”象征其坚韧不拔。

“布衣仗剑来都市”至“不在须眉在女子”部分,通过韩信的出身低微和漂母的慷慨,赞美了女性的智慧与勇气。漂母在“斩蛇道中老妪哀”和“垂钓城下漂母来”的场景中,展现出她的善良与无私。

“君臣遭遇皆奇绝”至“意气终羞绛灌伍”赞扬了韩信的才能和吕后的识人之明,暗示漂母的贤德超越了那些只看重权势的官员。最后,“一饭殷勤讵望酬”表达了对漂母知遇之恩的深深感激,而“千秋庙貌临清流”则寄托了对韩信身后荣誉的感慨。

结尾“我来吊古重惆怅,双双翠羽鸣啾啾”以自然景象收束,寓意历史的沧桑变迁,以及对英雄命运的沉思。“鸟尽弓藏良将死”和“皓首功名同白起”寓言了韩信的悲剧结局,而“吕后何如漂母贤”则再次强调了漂母的高尚品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借古喻今,既赞扬了漂母的美德,也对历史人物的命运表达了同情与反思。

收录诗词(180)

李振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检诗稿偶成(其一)

假我韶年悦性灵,候虫时鸟发新声。

渐知阅世黄粱熟,未肯饶人白发生。

气偶不平缘咏史,过犹可恕为多情。

粗才敢问千秋事,也向旗亭浪得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检诗稿偶成(其二)

下帘悄坐夜灯昏,一卷焚香自讨论。

得句每疑前辈有,感怀半为少年存。

不来好梦南柯穴,曾上欢场北海樽。

多少未堪回忆处,英雄心事故人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抵平彝

未肯因人热,宵长拥敝裘。

寒风支酒力,旧雨絮乡愁。

垒石山为障,清溪水自流。

帝京今万里,新纪少年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行经巩县访杜少陵墓不得

稷契平生志,空怜老大身。

艰危思弟妹,丧乱感君臣。

雨泣空山夜,风惊故国春。

耒阳诬醉饱,唐史尔何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