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插鬓茱萸来未尽,共随明月下沙堆。
高缁寂寂不相问,醉客无端入定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明月下独自登山探访僧人的情景。"插鬓茱萸来未尽,共随明月下沙堆"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似乎在追寻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安宁。"高缁寂寂不相问"则透露出一种孤独与淡泊的情感,诗人和僧人之间虽然没有直接的交流,但这种沉默却包含了一种深刻的理解和共鸣。
"醉客无端入定来"一句,通过对比醉酒之人的状态来形容僧人的禅定,既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境界的仰慕,也反映出自己内心的某种向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禅意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纷扰、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题。
不详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明月临沧海,闲云恋故山。
诗名满天下,终日掩柴关。
风传画阁空知晓,雨湿江城不见春。
堆案绕床君莫怪,已经愁思古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