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竹八首(其四)

高竹碧相倚,自能发馀清。

时时微风来,万叶同一声。

道污得夷理,物虚含远情。

阶前闲步人,意思何清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高高的竹子翠绿相依,自然散发出清新的气息。
不时微风吹过,万千竹叶发出同样的沙沙声。
道路虽然坎坷,却能保持公正的道理,万物虽空,却蕴含深远的情感。
台阶前闲适的人,心境是多么的宁静平和。

注释

高竹:高大的竹子。
碧:翠绿色。
发馀清:散发出清新的气息。
微风:轻轻的风。
万叶:所有的叶子。
同一声:发出同样的声音。
道污:道路坎坷。
夷理:公正的道理。
物虚:万物空洞。
远情:深远的情感。
阶前:台阶前。
闲步人:闲适的人。
意思:心境。
清平:宁静平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高洁的竹林画面。"高竹碧相倚",形象地展现了竹子挺拔高耸,翠绿相依的景象,富有生机与韵律。"自能发馀清",竹子自然散发出清新的气息,暗示了诗人对竹子品性的赞美,认为它具有高雅的气质和不俗的品格。

"时时微风来,万叶同一声",微风吹过竹林,所有的竹叶发出一致的声音,如同和谐的交响,体现了大自然的韵律美和统一感。这句也寓言了人生的道理,暗示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故时,应保持一致的立场和态度。

"道污得夷理,物虚含远情",这里的"道污"可能指的是世俗的纷扰,而"夷理"则代表了平易近人的道理。诗人认为,即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竹子依然保持着内心的纯净和平静,蕴含着深远的人生哲理。

最后两句"阶前闲步人,意思何清平",诗人以自己在竹林前悠闲漫步的人为视角,表达了心境的宁静和淡泊,感受到竹子带来的那份清平之气,也暗含了诗人追求超脱世俗,向往宁静生活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高竹的景象,寄寓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崇尚,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宋代士人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梦访友生

少年结客长安城,妄喜纵酒同章程。

支离老去一茅屋,枕书卧闻长短更。

友生相望止百里,寒夜寥阒无微声。

梦中乘兴辄见戴,剡溪聊尔扁舟行。

觉来蘧蘧一榻上,不用僮仆争驩迎。

吹灯弄笔欲书寄,窗前白月方亭亭。

形式: 古风

谒客

入门投刺吏翩翩,我非欲见礼则然。

异哉宾主两无语,客起疾走如避然。

我已不恭愧昔贤,忍使涂炭朝衣冠。

人生暂聚鸿集川,春风吹飞何后先。

形式: 古风

朝乘

朝乘日车出,暮戴星影还。

颠冥朝暮中,出入咫尺间。

已觉素志非,更知人理艰。

小利专欲速,大德不踰闲。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谢公定和二范秋怀五首邀予同作(其一)

西风一叶脱,迹亦不可扫。

巷有白马生,朝回焚谏草。

谁云事君难,是亦父子间。

所要功补衮,不言能犯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