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物情谙世态,落花春梦压尘劳。

织槛锦纹苔乍结,堕书花印菊初残。

光阴老去无成事,富贵不来争奈何。

眠云无限好知己,应笑不归花满樽。

形式:

翻译

流水懂得世间情态,落花如梦沉入尘劳。
锦绣栏杆上青苔初生,书页落花印着菊花已凋零。
时光流逝却一事无成,富贵不至又能如何。
枕云而眠的美好知己,定会笑我未能归乡,杯中花满却未饮尽。

注释

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
谙:熟悉,了解。
世态:世间的情状和风气。
落花:凋谢的花朵,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春梦:春天的梦境,寓意短暂而美好的希望。
尘劳:世俗的劳苦。
织槛:编织栏杆。
锦纹:锦绣般的花纹。
苔乍结:青苔刚刚开始生长。
堕书花印:书页上的落花印记。
菊初残:菊花开始凋零。
光阴老去:时光荏苒。
无成事:没有做成任何事情。
富贵不来:富贵之气不降临。
争奈何:无可奈何。
眠云:枕着云朵,形容隐居或超脱的生活。
知己:知心朋友。
不归:未能归乡。
花满樽:酒杯中的花,形容美酒盈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开篇“流水物情谙世态,落花春梦压尘劳”两句,通过流水和落花来比喻世间万物的无常与人生的忙碌困顿,流露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感慨。

接着,“织槛锦纹苔乍结,堕书花印菊初残”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这里的“织槛锦纹”形容的是藤蔓缠绕成网状,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而“堕书花印菊初残”则是说春天的花朵已经凋零,只剩下一些残留的花影,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伤。

中间,“光阴老去无成事,富贵不来争奈何”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一生未能有所建树,以及面对无法得到的荣华富贵时的无奈与释然。这是诗人个人命运的写照,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某种现实。

最后,“眠云无限好知己,应笑不归花满樽”两句,则流露出一种超脱物外、自在逍遥的情怀。这里的“眠云”意象悠远,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自由和精神寄托的向往;而“应笑不归花满樽”则是说诗人对那些能够理解自己的人充满感激之情,并期待着与他们共享美好时光。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物是人非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精神自由和真挚友谊的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45)

谭用之(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九三二年前后在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善为诗而官不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相关古诗词

大言诗

线作长江扇作天,靸鞋抛向海东边。

蓬莱信道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云外星霜如走电,世间娱乐似抛砖。

形式: 押[先]韵

真娘墓

武丘山下冢累累,松柏萧条尽可悲。

何事世人偏重色,真娘墓上独题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题九华山

忆闻九华山,尚在童稚年。

浮沈任名路,窥仰会无缘。

罢职池阳时,复遭迎送牵。

因兹契诚愿,瞩望枕席前。

况值春正浓,气色无不全。

或如碧玉静,或似青霭鲜。

或接白云堆,或映红霞天。

呈姿既不一,变态何啻千。

巍峨本无动,崇峻性岂偏。

外景自隐隐,潜虚固幽玄。

我来暗凝情,务道志更坚。

色与山异性,性并山亦然。

境变山不动,性存形自迁。

自迁不阻俗,自定不失贤。

浮华与朱紫,安可迷心田。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