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明照庵往江西北禅寺

大江西来山水雄,临川古郡多灵踪。

青莲梵宇柘冈下,五峰削出金芙蓉。

石门老,著书处,溪外茅堂依绿树。

僧史流传三百年,犹有山灵为呵护。

君今领荐向此行,飘然去住浮云轻。

独携金锡度前岭,野花啼鸟争相迎。

凉风萧萧吹客袂,黄叶纷纷下庭际。

烹取当时露地牛,好与诸郎同守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明照庵前往江西北禅寺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佛教文化的赞美。首句“大江西来山水雄”,开篇即以磅礴之势展现了江水奔腾、山峦雄伟的壮丽景象,为整首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

接着,“临川古郡多灵踪”一句,点出了临川这一历史悠久的地方,暗示着这里不仅风景秀丽,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遗迹。随后,诗人通过“青莲梵宇柘冈下,五峰削出金芙蓉”描绘了一幅佛寺坐落于山脚下,五座山峰如同金色莲花般耸立的画面,既展现了佛寺的庄严与神圣,也体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

“石门老,著书处,溪外茅堂依绿树”则进一步描绘了佛寺周边的环境,石门、老树、茅屋与溪流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诗人提到僧史流传三百年,犹有山灵为呵护,表达了对僧侣们坚守信仰、传承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赋予了自然界的山灵以守护者的角色,增添了诗作的神秘色彩。

最后,“君今领荐向此行,飘然去住浮云轻。独携金锡度前岭,野花啼鸟争相迎”描绘了送别场景,明照庵即将踏上前往北禅寺的旅程,诗人以“飘然去住浮云轻”的比喻,表达了对明照庵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赞美。而“独携金锡度前岭,野花啼鸟争相迎”则通过自然界的反应,形象地表现了明照庵的孤独与坚定,以及自然界的欢迎与祝福。

“凉风萧萧吹客袂,黄叶纷纷下庭际。烹取当时露地牛,好与诸郎同守岁”则是对明照庵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的描写,通过凉风、黄叶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同时,通过“烹取当时露地牛,好与诸郎同守岁”的描述,展现了明照庵在旅途中与人共度佳节的美好画面,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强调的和谐与共享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的融合,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僧侣坚守信仰的敬仰,以及对旅途中的孤独与坚韧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14)

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珂月屋还处州分得清风峡

巨灵何年移五岳,石扇中开两崖削。

峡中六月清风寒,仰视青冥何漠漠。

碧溪泉脉海眼通,白日雪花人面落。

勾连石栈不可梯,缥缈烟中见楼阁。

山人不归今十年,几度空林愁夜鹤。

帝城游览岂不嘉,还念仙都旧岩壑。

江淮雨过秋气凉,金锡玲玲度寥廓。

山川虽好毋久留,袈裟暂挂西岩角。

玻璃瓶内浴香泉,早向双溪问娄约。

形式: 古风

文上人西麓图

西崦幽居好,新图见巨然。

庭花妍露夕,山果熟霜天。

路隔王官谷,人疑阿对泉。

何因营此地,一榻寄安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寄扬州僧纲彝长老

秋来淮上梦,几度到江都。

绮阁真虚幻,琼花定有无。

海田丰黍稷,野水足菰蒲。

怅望天东月,清光永夜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送管时敏

相见惊新岁,论交感旧游。

春风扬子宅,明月庾公楼。

白雪词难并,青云志已酬。

别情何所似,不尽楚江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