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龙潭寺

窈窕珠宫付劫灰,玲珑金刹杂苔莓。

洞门烟冷龙何处,桧树风悲鹤不来。

草满尽迷飞锡地,尘深难认译经台。

空馀寺下寒潭水,怅望何僧更度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历经沧桑的寺庙景象,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自然的静谧之美。

首联“窈窕珠宫付劫灰,玲珑金刹杂苔莓”以“珠宫”和“金刹”描绘了寺庙昔日的辉煌与精致,然而“付劫灰”一词暗示了寺庙遭受过毁灭性的灾难,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被岁月的痕迹——“苔莓”所覆盖,透露出一种凄凉与荒废之感。

颔联“洞门烟冷龙何处,桧树风悲鹤不来”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孤寂氛围。曾经可能有神龙出入的洞门如今烟雾稀薄,不见龙影;桧树在冷风中发出悲鸣,似乎连仙鹤也不再光顾。这两句通过龙与鹤的消失,强化了寺庙的荒凉与时间的流逝。

颈联“草满尽迷飞锡地,尘深难认译经台”将视线转向寺庙的地面,茂盛的野草掩盖了曾经僧侣们行走的足迹,译经台上的尘埃堆积,难以辨认。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生长与时间的侵蚀,展现了寺庙的衰败与遗忘。

尾联“空馀寺下寒潭水,怅望何僧更度杯”收束全诗,以“寒潭水”作为最后的意象,尽管寺庙已不再有人居住,但那清澈的潭水依然流淌,仿佛是寺庙生命不息的象征。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过去僧侣生活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希望与期待,期待未来能有新的僧人来此修行,延续寺庙的生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破龙潭寺的描绘,展现了历史变迁中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以及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憧憬。

收录诗词(104)

王天性(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龙潭寺新成复游二首(其一)

梵宇新瞻金碧光,心依重此礼空王。

曾参七偈耽玄教,欲扣诸天到上方。

风里磬声传净界,雨中花气逼禅床。

逢僧久话降龙事,不觉归鸦报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龙潭寺新成复游二首(其二)

丹宫紫殿灿瑶图,寺号龙潭近海隅。

潭月辉含金色相,龙珠光照法堂蒲。

三千世界空中灭,亿万如来觉后无。

老欲投禅求定慧,须从上乘觅真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为三闾解嘲

长沙有祭左徒悲,言是蛟龙窃所遗。

试问向人求饱日,何如违众独醒时。

黍筒五色丝空系,鱼腹千年魂岂知。

自是楚人多好事,流传野语至今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宋高宗

一统山河九代传,忽惊卧榻半腥膻。

忘雠忍受雠人役,弃国偷安国势偏。

丹阙喜开歌舞地,青衣恨释犬羊天。

总缘南渡无勾践,宗岳何惭种蠡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