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任玉女仙台

东崦有仙台,仰见地势隔。

冬日转清丽,过午得散策。

山花亦逶迤,山鸟鸣始磔。

微行大松下,其石尽玉脉。

路经福乡井,帝子动精魄。

会意一莞尔,吾道未褊迫。

阮籍竟何物,但作眼青白。

何如张山人,有此扪虱客。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任玉女仙台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人物的思考。

首句“东崦有仙台,仰见地势隔”,点明了地点与视角,仙台位于东边的山头,诗人仰望,感受到与之隔绝的神秘氛围。接着,“冬日转清丽,过午得散策”描述了时间的变化,冬日阳光逐渐变得明亮而清澈,午后时分,诗人得以在山间漫步,享受宁静的时光。

“山花亦逶迤,山鸟鸣始磔”中,“逶迤”形容山花的蜿蜒绽放,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始磔”则描绘了山鸟初鸣的声音,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诗人继续前行,“微行大松下,其石尽玉脉”,在巨大的松树下轻步行走,脚下是如同玉石般光滑的石头,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美好。

“路经福乡井,帝子动精魄”提到诗人经过一处名为“福乡井”的地方,仿佛触动了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可能是对历史的感慨或是对某种精神力量的敬畏。

“会意一莞尔,吾道未褊迫”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即使道路曲折,也应保持乐观的心态,不为困境所束缚。

“阮籍竟何物,但作眼青白”引用了阮籍的故事,阮籍以饮酒著称,此处或许暗指诗人面对世事的态度,选择以超然的眼光看待一切。

最后,“何如张山人,有此扪虱客”将自己与张山人相比,张山人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个隐居山林、与世无争的人物,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自己向往自由、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390)

李孝光(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夏日荷亭即事

辟暑何所适,南亭俯中渚。

鸥鹭了不惊,况复凉入髓。

水华露未晞,香气纷旖旎。

美人美无度,婵娟照江水。■■玉雪姿,何能畏袢暑。

南风从天来,入我怀袖里。

高气行青云,且置吾白羽。

迩来不饮酒,煮药咽香蕊。

群贤政自佳,有作动盈纸。

但恐清兴阑,遭此催诗雨。

形式: 古风

天台谣送人还山

前年过天姥,夜起窥扶桑。碧海三万里。

日出吐九芒。飞光上琼台,琼台与天通。

积雪自混沌,却在元气旁。

龙驹啖灵刍,白石皆白羊。

神人久不死,奇气陵苍苍。

手把青筠杖,身著云锦裳。

倒影照灭没,飘飘渡银潢。

其中学仙子,面白双瞳方。

能读八琼书,再迁凋年芳。

暮入雷电室,朝窥朱雀窗。

被谪向下土,不使通绿章。

真宰遭其怒,叱咤欲发狂。

见我凤凰山,一别忆廿霜。

瞳子照人碧,十日飞电光。

自言得赐还,复侍紫极宫。

去君五百岁,共会安期生。

别后倘相忆,山头吹玉笙。

形式: 古风

九月一日李晋仲张子长张仲举蔡行之载酒西湖是日会者凡九人分韵得采字

积水生秋阴,旭日动晨彩。

始忻天宇旷,稍见川容改。

骑童屡见招,舟子亦相待。

菱荷纷菲菲,葭苇青漼漼。

浮鸟或上下,游鯈自行队。

山冈西北鹜,江水东南汇。

群贤聚城邑,三载隔江海。长怀远缯缴,至性同蕙?。

升高露未晞,出谷日犹在。

幽期谅难违,黄菊行可采。

形式: 古风

次铎志文韵送之归武昌

昆崙起西极,地势郁磅礴。

洪河荡其胸,土裂苍石削。

群水日夜走,风霆无时作。泰山天下脊,龃龉见?崿。

升高望三晋,黑子仅错落。

风气得精悍,人性尽恢廓。

每闻青云器,往往在隐约。

识子吴楚间,贫贱苦不乐。

手弄珊瑚钩,去欲东采药。

我畏与子别,十夜梦犹愕。

男儿竟何物,岁晚或可托。

北风簸江浪,况也蛟龙恶。

少忍待舟楫,送子岳麓脚。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