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赋黄万安肃父五云阁

一合乾坤罗万象,中有连天云锦帐。

分光日月两轮间,聚荫神仙十洲上。

盘缃错缥天上无,若为云锦如许都。

娲皇鍊石补天了,倥偬不及收其馀。

织女得之资以幻,手与目谋生灿烂。

使君寄下召还祥,令尹收为公退玩。

登临辄玩罢辄忘,令尹胸中自含章。

制锦犹馀五色线,归朝可补尧衣裳。

形式: 古风

翻译

包容天地万物的画卷中,有一顶接天的云锦帐。
阳光和月光在云锦之间穿梭,为仙人庇护在十洲之上。
天上的云锦图案繁复,难以置信的精美。
女娲炼石补天后,匆忙中未能全部收起。
织女得到它,用以创造奇幻,使其光彩夺目。
地方官把它寄下,召唤吉祥;令尹收藏,作为退朝后的消遣。
每次观赏后都会忘记,但令尹心中自有其深意。
剩余的五彩丝线,足以缝制出皇帝的华服。

注释

乾坤:天地。
连天:连接天空。
云锦帐:巨大的云锦帷幕。
分光:分散光芒。
轮间:日月之间。
聚荫:聚集阴凉。
错缥:色彩斑斓。
天上无:罕见于天。
娲皇:神话中的女娲。
鍊石:炼石补天。
倥偬:忙碌。
织女:神话中的纺织仙女。
资以幻:用来创造奇迹。
使君:地方长官。
召还祥:召唤吉祥归来。
令尹: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公退玩:退朝后的娱乐。
登临:登山游览。
含章:蕴含智慧。
制锦:制作云锦。
五色线:五彩丝线。
尧衣裳:古代帝王的衣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所作的《敬赋黄万安肃父五云阁》,通过对五云阁的描绘,展现了阁楼的壮丽景象和神话色彩。首句“一合乾坤罗万象”开篇大气磅礴,将阁楼置于天地之间,包容万物。接下来的“中有连天云锦帐”形象地比喻阁楼如巨大的云锦帷幕,华美非凡。

诗人进一步通过“分光日月两轮间,聚荫神仙十洲上”来强调阁楼的高大和神秘,仿佛能吸引日月光辉,庇护仙人。然后笔锋转向阁楼内部的装饰,“盘缃错缥天上无,若为云锦如许都”,赞美其精致绝伦,犹如天宫所藏。

“娲皇鍊石补天了,倥偬不及收其馀”引用了女娲补天的神话,暗示阁楼的来历不凡,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织女的典故紧随其后,说明阁楼的华丽可能源于织女的手艺,增添了神话色彩。

最后,诗人提到阁楼被地方官员用于召还祥瑞,以及作为公余休闲之所,体现了其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登临辄玩罢辄忘,令尹胸中自含章”表达了人们在欣赏此景时的忘我与赞叹,而“制锦犹馀五色线,归朝可补尧衣裳”则寓意阁楼之美可以为国家增光添彩,象征着吉祥和尊贵。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座充满神话色彩和艺术魅力的五云阁,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美的追求和对地方文化的自豪。

收录诗词(896)

曾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曾德礼墨梅竹篆隶皆精岁在己未示似墨梅酬价固非所吝会即赴官岭表度难自随还以授之副之古风

北枝顽顿如不仁,南枝警敏如有神。

方当群有急归宿,忽自太无偷发春。

画画清脩枝拔萃,点点精明花引类。

幻尽岁寒姿者天,吾宗所幻天相似。

溪边照水周逸民,檐下横窗晋诗人。

胸次还馀墨外墨,笔端更写真中真。

把南金报犹轻议,举赵璧归非厌嗜。

只今随牒广之南,彼大庾山吾画笥。

形式: 古风

游三乳洞

海上有三山,岭南有三洞。

洞中天下奇,少有相伯仲。

探原冥莫涯,窥底窈无缝。

流泉沆瀣融,滴乳氤氲冻。

谲姿互形容,驳理交错综。

推原开辟初,造化穷妙用。

琼田鬼为耕,芝草天为种。

初为仙界包,后与妙门共。

我生嗜娱嬉,兹赏乘倥偬。

幽迹重穷探,古碑难疾诵。

玩心犹未厌,行色已先动。

山容笑相留,水声泣相送。

后土不爱珍,入眼亦云众。

形模怪莫名,留作诸天供。

琤然钟磬声,独与雅意中。

重价酬良工,采归以自奉。

列箱妻儿争,堆案宾客弄。

那知含韶音,未与登禹贡。

清庙千载勋,钧天一场梦。

何如卧岩间,天性得自纵。

物情我平章,我事谁折衷。

物我两忘怀,宴坐听禽哢。

形式: 古风

游三洲岩

南中岂无岩,三洲盖其杰。

朅来五羊初,满听行人说。

今乘急雨游,吾屐不遑蜡。

遥观似舜峰,迫视疑禹穴。

数亩腹空洞,十丈口谺豁。

恍焉入其间,眼乱欲生缬。

宽处晃如堂,狭处黝如闼。

弯跧角门隈,屈曲磴道劣。

土膏兀参差,形象鬼塑涅。

人立双足攲,兽卧半身没。

斑烂旋洑文,钩锁玲珑骨。

伏撑突如栌,斜拄岌如棁。

倒悬云乳凝,上溜井花冽。

地空声殷雷,石卤色蒸铁。

暗中漏微明,圆处留小缺。

倒指数不胜,百怪千万谲。

游人得娱嬉,造物费曲折。

静言万物初,含气如聚沫。

流者气之融,峙者气之结。

时于融结间,故故出奇绝。

巨灵盘古机,虽妙不容测。

要之幻虚空,无乃等戏剧。

居人玩视之,过客三叹息。

濂溪舣行舟,眉山税归辙。

篮舆相踵来,潇洒祖无择。

三公走龙蛇,千载磨岁月。

夫谁四三公,吾学亦云末。

引杯酌髯丞,未老其勿辍。

朝夕神所游,古今理之窟。

从渠好事人,而酷嗜尤物。

形式: 古风

游香山寺

二年官番禺,簿领未尝隙。

一月客晋康,偷闲得两日。

太守宣公孙,雅有好客癖。

相邀乘午阴,共往叩禅寂。

前驱破暝烟,磴道十馀折。

草蒙百年街,屋倚千仞壁。

扳扪到上头,两眼眇万物。

宾主小夷犹,杯盘大狼藉。

毋多酌我醇,我渴咽泉沥。

毋多食我肥,我饥啖芝茁。

迩来伤南烹,颇复费北药。

坐客笑欲颠,诗人命能薄。

劝酬互諠哗,问答交戏谑。

车骑林间驰,衙官松下喝。

使君倡兹游,风景业已煞。

何当学谢安,更有携妓乐。

流水谁与弹,行云谁与遏。

雨来风薄之,其势飘以忽。

篮舆不及乘,急著下山屐。

林梢溜滴巾,石罅泥涴袜。

皂黥效殷勤,破袖争拂拭。

我叱皂黥休,袜巾岂所惜。

泥非世间污,溜是尘外汁。

点涴不厌多,愈多愈清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