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见《常州词录》

春梦惊回,槐阴尽捲,阑前暗斗深秋。

雨细风疏,廿番花信皆休。

丛残已分同芳草,仗轻云、扶上琼楼。

最堪怜、浅笑轻颦,还抱新愁。

东皇应是嫌幽独,怅霜天寥迥,秾艳都收。

容我清狂,一般顾影篱头。

闲情陶令常相忆,叹江梅、沉梦汀洲。

好凭他、丹桂清芬,伴我忘忧。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的凄美景象,通过“春梦惊回”这一意象,巧妙地将春与秋、梦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梦幻与现实交错的意境。词中运用了“雨细风疏”、“廿番花信皆休”、“浅笑轻颦”、“新愁”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深秋时节的萧瑟与哀愁。

“丛残已分同芳草,仗轻云、扶上琼楼”,将衰败的花朵与芳草并置,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借助轻云的衬托,赋予了这些凋零之物一种超脱的美感。接下来,“最堪怜、浅笑轻颦,还抱新愁”,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将词人的哀愁与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东皇应是嫌幽独,怅霜天寥迥,秾艳都收”,词人借东皇(古代神话中的春神)之口,表达了对孤独与凋零的感慨,同时又在霜天寥寂的背景下,寄托了对繁华不再的深深遗憾。最后,“容我清狂,一般顾影篱头”,词人以自我的姿态,面对着篱笆边的孤影,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自我慰藉。

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深秋时节特有的哀愁与美丽,同时也流露出词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7)

张纶英(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阳台.见《常州词录》

云护帘栊,霞烘庭院,一枝独倚斜曛。

净洗铅华,西风展尽愁痕。

幽怀只有姮娥识,傍琼台、避却芳尘。

笑东风、花信频番,误了春人。

玉楼好伴难重省,剩疏桐夜月,衰草重门。

此日相看,休辞频倒清樽。

碧阑干外秋如梦,有幽香、飞上罗巾。

愿年年、把酒疏篱,伴我黄昏。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疏影

琐窗清冷。有数枝绰约,低傍妆镜。

素靥盈盈,越样玲珑,嫣红怎许相并。

冰魂算与琼楼远,忍便入、等闲花径。

到夜阑、明月飞来,帘底暗窥纤影。

还记当时憔悴,翠鬟愁不整,尘梦初醒。

故国云迷,洛水依然,幽恨诉将谁省。

珊珊休忆凌波步,怕前度、佩环难认。

尽深深、银蒜低垂,不管晓来风劲。

形式: 词牌: 疏影

疏影

素秋凉迥。记绿莎洲畔,窥见妆靓。

避却春红,占了秋风,亭亭独耐凄冷。

澄江九曲波如练,经几度、月昏云暝。

蓦西风、吹断冰魂,荡却一痕香影。

谁洒灵芸红泪,素绡点染处,愁恨都凝。

梦里盈盈,笑靥归来,可认旧时青镜。

江南回首空惆怅,休更问、断蓬浮梗。

只寻他、空外幽香,消我一生酸哽。

形式: 词牌: 疏影

菩萨蛮.见《玉琼集》

绳河催渡凉蝉早。玉纤低按春莺小。

旧谱巧翻新,知音能几人。柔肠萦雁柱。

诉出秋心苦。弹罢悄无言,一庭风露寒。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