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郁孤台上,秋风凄凉,鼓角声低沉,仿佛凝聚着万井之人的哀伤。诗人以梦醒比喻历史的过往,如同越过重重山脉后的顿悟,而一只孤雁的破空而来,似乎带来了些许慰藉,象征着愁绪的暂时消解。
接下来,诗人笔触转向当地的生活场景,蛮巫们在醉饱之后歌舞作乐,而短暂的白昼在荒寒中匆匆流逝,田野间一片萧瑟。人们专注于农耕和生活,对朝廷的统治力量似乎已有所遗忘,反映出对权势的淡漠和对平凡生活的执着。
最后两句,"耕凿但知忘帝力,闭关终古是凡才",表达了人们对帝制的疏离和对个人才能的认同,即使身处闭塞之地,也自认是平凡百姓,无需仰赖皇权。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言性较强,反映了清末社会变迁和个人心态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