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十首(其七)

有客曳长裾,袖刺谒高闳。

低头拜阍者,始得通姓名。

主人果厚眷,开宴海陆并。

顾必承彼颜,语必顺彼情。

不如茅檐下,饱我藜藿羹。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社会中的一种现象,通过一个客人的经历,展现了当时社会阶层间的鲜明对比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诗中的“有客曳长裾,袖刺谒高闳”两句,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身穿长袍、手持名片拜访权贵之人的形象,袖中可能藏有推荐信或特别的礼物,以增加被接见的机会。这种行为体现了古代社会中对地位和权力的极度重视,以及个人为了获取利益而采取的策略。

接下来,“低头拜阍者,始得通姓名”描述了客人在进入权贵府邸前,必须先向守门人(阍者)行礼,并说出自己的名字,才能获得进一步的接见机会。这不仅体现了对守门人的尊重,也是对权贵府邸等级制度的遵守,强调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主人果厚眷,开宴海陆并”则描绘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接待,不仅安排了丰盛的宴席,还包含了海味和陆地上的佳肴,显示出主人的慷慨和对客人的重视。然而,这种热情并非无条件的,而是基于客人是否能“顾必承彼颜,语必顺彼情”,即是否能迎合主人的喜好和期望。

最后,“不如茅檐下,饱我藜藿羹”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和真实情感的向往。相较于权贵府邸中的繁复礼仪和表面的客套,诗人更倾向于在简陋的茅屋中,享受朴素的食物,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真实的人际交往。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以及对真挚情感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个虚构的故事,深刻揭示了古代社会中阶层差异、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

收录诗词(23)

张建(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古十首(其八)

菶菶峄山桐,一树十二枝。

枝分十二律,所指各不移。

胡为师襄子,独谓东南奇。

一律不可阙,一枝不可遗。

谁能以此意,说似典乐夔。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拟古十首(其九)

美人何荧荧,颜若苕之英。

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

三星正当户,俟我亦在庭。

之子无良媒,不敢犯露行。

形式: 古风

拟古十首(其十)

丘中有一士,颜貌清且癯。

缊袍仅蔽体,蔬饭不满盂。

时出蓬荜门,鼓腹歌黄虞。

不知何所得,矫首望八区。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山中

林樱堕红珠,打着琴上弦。

山人时一笑,爱此声琅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