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彦规(其六)

我诵千涛喷雪诗,急提笔去写僧扉。

碧芦阴处评文坐,黄菊花时载酒随。

老丈为儿亲送药,衰翁赖子少呼医。

最是秦中葬枯骨,不须铭墓只镌肌。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哭彦规(其六)》由宋代诗人徐积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与怀念。

首联“我诵千涛喷雪诗,急提笔去写僧扉”以“千涛喷雪”比喻诗如波涛汹涌,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激荡,同时表达了对逝者生前才华的追忆。紧接“急提笔去写僧扉”,则暗示了诗人急于记录下逝者的事迹,仿佛要将这份记忆永远封存。

颔联“碧芦阴处评文坐,黄菊花时载酒随”运用自然景物的变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碧绿的芦苇在阴凉处静静地陪伴着,仿佛在倾听逝者的故事;黄菊盛开的季节,诗人载酒而行,似乎在用酒祭奠逝者,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颈联“老丈为儿亲送药,衰翁赖子少呼医”通过两个生活化的场景,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亲情与相互扶持。老丈亲自为儿子送药,体现了父爱的深沉;衰翁依赖孙子的帮助,虽年迈却仍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与希望。

尾联“最是秦中葬枯骨,不须铭墓只镌肌”以“秦中葬枯骨”象征逝者安息之地,但诗人认为真正的纪念不应仅限于墓碑之上,而是要铭记在心,通过行动与情感的延续,让逝者的精神得以永恒。这一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与敬仰,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也反映了对亲情、友情以及生命价值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哭彦规(其七)

道傍有无车马通,朝复莫兮秋且冬。

草头半折木已空,鸟啄噤兮霜与风。

白鸥肚上残日红,一丘莽苍黄昏中。

亦有松陵怨诗否,此时谁访谈玄翁。

形式: 古风

赠胡大夫

好读奇书好运筹,横刀常赋玉关秋。

铜符正选千兵守,金印犹虚万户侯。

艗趁潮来家易到,龙投池上剑难求。

应须读尽平蛮策,二广封疆近吉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吕帅(其一)

北边控扼重瀛州,虎视鹰扬属壮猷。

尽道胡人新断臂,安知汉将欲舂喉。

为文法度堆青简,奉使勋劳半白头。

六路全秦与全魏,不须野战觅封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吕帅(其二)

师屯十万建牙旗,大纛森森重使威。

燕颔将军宜绣帽,龙骧战士爱犀衣。

银鎗作队行春去,蜡炬成林校猎归。

更看铃斋凭几处,文如布阵翰如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