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人蒲君锡提举参老师悟道唱和四首(其二)

魔法年来逞独雄,不令人说悟圆通。

傥无上士已亲證,争识吾家是正宗。

饱腹岂因餐画饼,开花须是得春风。

从今同道方相委,九尾乌龟啸月中。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以一种幽默而深邃的方式探讨了悟道与正统性的问题。诗人饶节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来表达对悟道过程的独特见解。

首先,“魔法年来逞独雄,不令人说悟圆通。” 这两句开篇即以“魔法”比喻悟道过程中的神秘与独特,强调悟道并非外力所能轻易达到,而是需要个人内在的觉醒与理解。同时,通过“不令人说悟圆通”,暗示悟道的过程难以言传,需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其中的奥妙。

接着,“傥无上士已亲證,争识吾家是正宗。” 这里通过假设的提问,强调了悟道者自身体验的重要性。只有亲自经历过悟道的人,才能真正认识到悟道的真谛,从而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这不仅是对悟道者的肯定,也是对传统正统性的质疑,鼓励人们追求个人的直接体验而非盲目遵循传统。

“饱腹岂因餐画饼,开花须是得春风。”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悟道的内涵。通过将“饱腹”与“餐画饼”进行对比,指出真正的满足并非来自虚幻的表象,而是需要内在的成长与充实。同样,将“开花”与“得春风”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了悟道如同花朵在适宜的环境中绽放,需要内外条件的共同作用。这里强调了悟道过程中外部环境(如师长的引导、内心的准备等)与个人努力的不可或缺。

最后,“从今同道方相委,九尾乌龟啸月中。” 这两句以一种超脱世俗的视角,展望了悟道者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通过“同道方相委”,表达了悟道者之间建立深厚友谊与信任的重要性。而“九尾乌龟啸月中”的意象,则象征着悟道者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整个画面充满了神秘与和谐,展现了悟道者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与成就。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悟道过程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其对个人成长、自我实现以及精神自由的向往。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富有哲理的论述,诗人成功地传达了悟道的真谛,激发了读者对于内心世界探索的兴趣与思考。

收录诗词(382)

饶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诗僧。一字次守,、倚松老人,出家后法名如壁。江西临川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就学于吕希哲,与谢逸、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淳真朴实,华而不绮,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

  • 字:德操
  • 籍贯:自号倚松道
  • 生卒年:1065~1129

相关古诗词

阆人蒲君锡提举参老师悟道唱和四首(其三)

东西南北本来同,自有时人碍不通。

了后何妨三藏教,悟来那有五家宗。

学飞雕鹗雄吞野,出腹麒麟要弄风。

到底输他真鼻孔,痴人空坐黑山中。

形式: 七言律诗

阆人蒲君锡提举参老师悟道唱和四首(其四)

老胡入草太无穷,直指仙人那一通。

今日大颠回吏部,他年李勃嗣归宗。

华夷元共一轮月,今古曾无两样风。

从此牧牛真石巩,肯令信脚犯苗中。

形式: 七言律诗

别用韵寄诸同参

好笑多知一老翁,须言妙用及神通。

我无佛说并魔说,谁问南宗与北宗。

粗饭有时聊饱腹,破衣随分且遮风。

他年同道如相过,沙铫煨茶竹叶中。

形式: 七言律诗

寄夏均父二首(其一)

好雪春来番更番,思君未说几时还。

有心便欲辞彭泽,更懒聊须到鲁山。

酒肉异时相煦湿,功名他日已斓斑。

故人若问别来事,举似云门第二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