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己亥春日感兴(其九)》。诗中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对家庭成员的关爱与忧虑,以及对个人才能与命运的反思。
首句“膝下牵衣小弟昆”,描绘了诗人对年幼弟弟的疼爱之情,弟弟紧紧牵着诗人的衣角,象征着亲情的紧密与依赖。接着,“如余鲁钝乏灵根”一句,诗人自谦地表达了自己愚笨、缺乏天赋的自我认知,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不自信。
“甫从襁褓怀中出,况在干戈队里奔。”这两句描述了弟弟出生后不久,就遭遇战乱,被迫四处逃亡的生活状态,体现了战乱给家庭带来的苦难和不安。
“不舞恐为羊祜鹤,无才或是景升豚。”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羊祜鹤的故事,比喻虽无显赫之才,但能保持本分;二是景升豚的故事,比喻没有才能的人。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虽然可能没有出众的才华,但希望能像羊祜鹤一样,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韧。
最后,“但教不遇流离苦,混迹渔樵亦感恩!”诗人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即使平凡如渔夫樵夫,只要能避开战乱,过上安定的日子,也应心存感激。这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在动荡时代中对安宁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家庭生活的小切口,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