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振钧为寿外舅汪稼门先生七十岁而作的其中一首。诗中表达了对汪稼门先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年事已高的感慨。
首句“礼坊道岸溯前谟”,描绘了汪稼门先生在道德和学问上的崇高地位,如同山峰一样巍峨,令人仰望。接着,“惭愧东床学业芜”一句,诗人自谦自己在学业上与汪稼门先生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表达了对先生的敬佩和自省。
“一卷传经敦百行,两篇赐什反三隅”两句,赞扬了汪稼门先生传授经典,不仅教导了百行之德,还给予了深刻的启示,使人在思考中领悟到更深层次的道理。这里运用了“传经”、“赐什”等词语,形象地表现了先生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丈人峰峻仙霞阻,别驾舆题綵服娱”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汪稼门先生比作高耸入云的山峰,虽然仙霞阻隔,但依然能感受到其伟岸的形象;同时,也描绘了在先生的引领下,别驾(即官员)乘坐华丽的车舆,享受着知识的盛宴,充满了欢乐和愉悦。
最后,“自爇心香拜南极,捧觞如共鲤庭趋”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汪稼门先生的尊敬之情。诗人亲自点燃心香,向南天星宿(象征长寿)祈福,同时举杯致敬,仿佛与先生一同回到他的家中,共享天伦之乐。这两句充满了深情厚意,展现了诗人对汪稼门先生的深厚感情和崇敬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汪稼门先生的赞美和敬仰,表达了对长辈的尊重和感恩之情,同时也体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对于道德修养和学问传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