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后秋兴三首(其二)》由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通过对比不同层次的生命形态和自然景象,表达了深沉的人生哲理与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首联“江湖霄汉不相闻,独拊龙泉看斗文”,以“江湖”与“霄汉”的对比,象征着广阔的世界与高远的理想境界,诗人独自握剑(龙泉),凝视星辰(斗文),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颔联“燕雀岂知鸿鹄志,凤麟终遁羽毛群”,运用了燕雀与鸿鹄、凤麟与羽毛的对比,强调了志向与身份的差异。燕雀与鸿鹄、凤麟与羽毛分别代表了平凡与卓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诗人借此表达对高尚志趣的向往与对现实束缚的不满。
颈联“闭门春事生黄叶,去国秋山长白云”,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画面。春天的生机在闭门中悄然生长,而秋天的山峦则云雾缭绕,似乎预示着离别与漂泊。这一联既是对个人境遇的写照,也暗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尾联“传语元丰旧迁客,好将王道辅明君”,诗人借用历史上的迁客(如苏轼等)作为对象,鼓励他们继续秉持正道,辅助贤明的君主,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致敬,也是对当代政治家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社会进步和理想政治的热切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理想与责任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变革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