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

峨峨庐山高,岩岩太虚中。

延邪积巘崿,蒙茸隐杉松。

香炉蕴烟气,石镜悬秋空。

畴昔悦攀跻,眷言憩云峰。

虽弭向平策,未穷康乐踪。

卅年复理棹,旷望聊开胸。

寒涨限岖嵚,玄雾秘凄忡。

精诚亮不极,真形杳难逢。

将无晦冥意,吝窥岩壑重。

忽聆石门唱,恍闻东林钟。

灵山犹未散,元气青濛濛。

冥契固弗隔,神景定我同。

遗形八表外,安事升华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邓辅纶的《望庐山》描绘了庐山的雄伟壮观和神秘深邃。首句“峨峨庐山高,岩岩太虚中”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山峰之峻峭,仿佛直插云霄。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延邪积巘崿,蒙茸隐杉松”描绘了山势的曲折连绵和植被的茂盛,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机盎然的氛围。

诗人回忆起过去攀登庐山的愉悦,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畴昔悦攀跻,眷言憩云峰”。然而,他并未完全达到古人如谢灵运般的游历深度,“虽弭向平策,未穷康乐踪”,暗示了对更高境界的向往。

再次登临,诗人面对庐山的险峻与迷雾,“寒涨限岖嵚,玄雾秘凄忡”,感叹自然之力的深不可测。他坚信内心的虔诚能沟通天地,“精诚亮不极,真形杳难逢”,表达出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寻求。

最后,诗人听到了石门的歌声和东林寺的钟声,感受到庐山灵秀之气未散,“忽聆石门唱,恍闻东林钟”,并意识到自己与自然的内在契合,“灵山犹未散,元气青濛濛”。他超脱于世俗之外,认为无需追求世俗的荣耀,“遗形八表外,安事升华嵩”。

整首诗以庐山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8)

邓辅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华山

一乌将九子,飞集皖江边。

精诚忽化石,散作峰头莲。

问莲方含萼,何时扬芳鲜。

葩舒小十丈,艳发迟千年。

将期王子晋,乘莲证金仙。

果有新罗僧,来结净土缘。

自言彼王子,万里投禅关。

爱兹菡萏荣,辞彼蕣华妍。

污泥讵难处,烈火焉能然。

安养莲胎中,一朝生梵天。

朵朵凌朱霞,翩翩翔紫烟。

嘉名谪仙锡,异事神僧传。

伊余缅元栖,况乃资丹诠。

坐惜秋水駚,逾眷云峰攒。

峰遥不可即,道阻何由攀。

愿接灵凤翼,高飞入云间。

形式: 古风

毗卢踏雪歌为小寄禅本师笠公作

笠公笠公,胡不飞锡后湖同结夏,莲土千花净相亚。

又胡不浮海一苇朝普陀,皈仰白衣辞婆娑。

胡为洞庭霜高朔风烈,打包来踏毗卢雪。

毗卢庄严极大壮,香界氤氲豁尘障。

借问经始檀越谁,忠襄布金重新之。

公虽蜕去神护持,不然此寺亦几废。

寺得寄师寺无替,福田龙象赖汝辈。吁嗟乎!

忠襄亦是英雄人,髑髅台高镆铘新。

忽然放刀立成佛,施经饭僧日不足。

王侯富贵草头露,鸟尽弓藏悲末路。

二曾功成身亦全,一学黄花一逃禅。

君不见袈娑覆处开殿宇,祇洹比邱千百聚。

长廊斋僧鸣粥鼓,寄师乃不忘衣传。

迎取本师千里来江南,愿留面壁至十年。

说偈如诗舌生莲,贯休齐己何足言。

呜呼天龙围绕夜叉走,请公试作狮子吼。

形式: 古风

风陵渡入潼关

波光荡日耀旌旐,稳泛中流息怒涛。

百二关临秦地险,五千仞峙华峰高。

画疆势并丸泥固,共济人思击枻劳。

南国烽烟犹未靖,临风眺望首频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贵溪舟中晚眺

水色天光接,苍茫望不分。

沙平波似镜,山远树如云。

鱼网闲前渡,鹰潭淡夕曛。

商声秋瑟瑟,何忍异乡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