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唐举人平侯

平生老战场,遇子三舍避。

六一避后生,何止一头地。

老将将北师,敢复言敌忾。

况提魏武卒,往当恒节制。

汉兵出壶关,堂堂伸大义。

中兴汉威仪,又复见司隶。

六一避后生,所见宁此意。

老手一指挥,渊默而雷厉。

一朝茂声光,隐然起西裔。

四海仰大苏,神仙寄人世。

天子独奇才,昭阳闻洒涕。

人生遇知音,古今诚所贵。

遇子苏则然,知子欧所愧。

顾己愚且贱,于人何能济。

嗟嗟老眊氉,久拚人共弃。

胡为乎为者,晚逐英髦队。

布帛班锦丛,脱粟杂鼎味。

焉能有与无,适足增疵议。

白发照青春,造物深相忌。

欲斗小婵娟,唯子一笑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佐(汝学)所作的《贺唐举人平侯》。诗中描绘了对一位名为“平侯”的人物的赞美和敬佩之情,通过描述其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以及对国家的贡献,展现了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品德。

诗的开头提到“平生老战场”,暗示平侯一生都在战场上度过,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接着,“遇子三舍避”一句,可能是指在遇到某位重要人物或盟友时,平侯能够审时度势,采取适当的策略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显示出他的智慧和远见。

“六一避后生,何止一头地”可能是在强调平侯不仅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即使在晚年也依然保持着不凡的战斗力和影响力。接下来的几句“老将将北师,敢复言敌忾。况提魏武卒,往当恒节制”进一步描绘了平侯作为老将的风采,他不仅能够率领大军,还能够保持军队的纪律和士气,显示了他的军事领导能力。

“汉兵出壶关,堂堂伸大义”表明平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带领汉军出征,维护正义,展现了其忠诚和勇敢。接下来的“中兴汉威仪,又复见司隶”可能是在赞扬平侯在国家复兴时期所做出的贡献,使得汉朝的威严再次显现,甚至可能指他在地方治理上的成就。

“六一避后生,所见宁此意”可能是在表达平侯对年轻一代的期待和鼓励,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自己的精神和事业。接下来的几句“老手一指挥,渊默而雷厉”描绘了平侯在关键时刻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他的行动虽然看似平静,却如同雷霆一般迅速而有力。

“一朝茂声光,隐然起西裔”可能是在赞扬平侯在西部地区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得那里的声望和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接下来的“四海仰大苏,神仙寄人世”可能是在形容平侯的名声和影响力已经超越了世俗,仿佛成为了人间的神仙一般,受到四海之内的尊敬和仰慕。

“天子独奇才,昭阳闻洒涕”可能是在描述平侯的才能得到了皇帝的特别赏识,以至于皇帝身边的昭阳都为之感动落泪。这进一步突显了平侯的杰出之处。

“人生遇知音,古今诚所贵”表达了对平侯能够遇到真正理解和支持他的人的珍视,这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接下来的“遇子苏则然,知子欧所愧”可能是在强调平侯与某位名叫“子苏”的人的相遇,使得双方都感到非常荣幸和满足。

最后,“顾己愚且贱,于人何能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平凡身份的自谦,以及对平侯能够有所作为的羡慕和敬佩。接下来的几句“嗟嗟老眊氉,久拚人共弃。胡为乎为者,晚逐英髦队”可能是在感慨自己年老体衰,长久以来被世人遗忘,而平侯却能够在晚年依然与杰出的人物为伍,展现出不凡的人生轨迹。

“布帛班锦丛,脱粟杂鼎味”可能是在比喻平侯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内心却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价值。接下来的“焉能有与无,适足增疵议”可能是在强调平侯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够保持自我,不受外界评价的影响。

“白发照青春,造物深相忌”可能是在感叹平侯虽已年迈,但依然保持着青春的活力,这种生命力让上天都感到忌惮。最后的“欲斗小婵娟,唯子一笑置”可能是在描绘平侯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或挑战,总是能够以轻松的态度对待,展现出豁达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平侯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在军事、政治、个人品质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的崇敬之情和对自己平凡生活的反思。

收录诗词(370)

王佐(汝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扇画张子房圯桥进履

留侯未遇隆准公,谷城老人时相逢。

欣然就执奴隶工,老人授足无腆容。

留侯之量何其宏,掀揭乾坤此量充。

一朝天授鱼水同,劫制秦项如发蒙。

汉家三杰侯唯雄,老人之教收奇功。

圯桥往事随飞鸿,我持纨扇摇清风。

形式: 古风

雷州周同府双凤朝阳卷

有鸟有鸟丹山祥,羽族三百斯其王。

五色灿灿昭天章,九苞七德德莫详。

太平天子运隆昌,千仞下来览辉光。

曈曈旭日升扶桑,双双扬彩鸣高岗。

一唱一和声锵锵,钧天乐奏上帝旁。

此鸟一鸣四海康,天下望汝仪虞唐。

虞唐君臣明且良,汝来应治真非常。

谁家兄弟堪比方,应城二周列周行。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二乔观兵书

乔公流离来江东,老瞒气焰绕天红。

汉室忠良何落寞,党籍已扫巢痕空。

荀氏八龙一龙佐,吹瞒气焰如吹火。

九锡既成方死之,死非其时死非所。

谁似乔家双女子,执君父仇肯如此。

敛衽花前看六韬,要复汉祚颈系操。

恨此兵书万人敌,不属红妆儿女曹。

大乔伶俜看远山,肌体贞静而幽閒。

小乔风范亦如姊,并蒂红莲清水间。

孙郎来作大乔婿,马箠挥下江东地。

周郎继作小乔夫,君臣谈笑抚全吴。

千艘燥荻东风馀,老瞒魂魄落江湖。

青史惟书功业奇,谁知二女中赞谟。

丹青画形难画心,但画二乔观兵书。

形式: 古风

吴江雪舟三山进士林谨夫父子微时所作图也

冻云阁空寒滴滴,玉龙阴受玄冥檄。

天门剪水散六花,点缀山河作琼碧。

随风片片大如掌,飞入林稍窣窣响。

饥鸟冻鹊蹲不飞,江天短日黄滉漭。

吴侬牵舟絙綷绝,天寒指直不得结。

乾坤惨淡风凄凄,此时愁心千万折。

三山客子将雏远,日恒苦寒衣带缓。

雏年十三解父意,强作欢娱诉情款。

所诉夫何如,若云此景那可无。

人披王恭鹤羽氅,天开滕王蝴蝶图。

乘兴泛剡溪,寻梅游西湖。

海岛饥牧羊,灞桥寒骑驴。

谁知白屋有隐士,闭门僵卧饥欲死,守宰不呼终不起。

此时饥寒且莫忧,古来贫贱皆如此。

纥千山头岂生处,冻雀忍死不飞去。

将降大任先苦之,此时舜说初基绪。

父闻此语翻然起,击节叹赏三不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