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高台通云禅师塔用无畏韵

溪山岂不好,筑楼俨如城。

荷戈归洞房,妆台夺僧营。

夜深辟佩环,那有钟磬声。

乃叹善战者,于此非无情。

闭山念初祖,塔前翠纵横。

一壑不能专,翻遭竖子轻。

强聒厌得失,未抵风松清。

狎主木乘兴,弗用坚齐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水禅寺的画面,诗人李宣龚通过妙高台上的通云禅师塔,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生活的独特感悟。首句“溪山岂不好”,赞美了自然山水之美,然而接下来的“筑楼俨如城”则暗示出禅寺规整严谨的氛围。

“荷戈归洞房,妆台夺僧营”运用了比喻,将禅师的居室比作洞房,暗示其修行生活的宁静与超脱,而“妆台”竟胜过僧众的日常营生,体现了禅师内心的清净和禅修的影响力。“夜深辟佩环,那有钟磬声”进一步渲染了禅寺的寂静,夜晚只有轻轻的佩环声,没有传统的佛寺钟磬声,反映出禅修者的内心平静。

诗人接着感慨“乃叹善战者,于此非无情”,认为真正的勇者并非无情之人,而是能在此静谧中找到情感的深度和内在的力量。“闭山念初祖,塔前翠纵横”描绘了禅师对初祖的缅怀,以及山林间的翠色环绕,增添了禅意的深远。

“一壑不能专,翻遭竖子轻”表达了诗人对禅修者在世俗眼光中的误解,即使身处幽深山谷,仍可能被轻视。“强聒厌得失,未抵风松清”强调了禅修者不执着于外在得失,反而追求内心的清静,超过了风中松树的淡泊。

最后,“狎主木乘兴,弗用坚齐盟”表达了诗人对禅师随性自在、不拘泥于形式的赞赏,他们能顺应自然,无需世俗的约束,自在修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禅寺为背景,寓言式地展现了禅修者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16)

李宣龚(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燕子矶

燕矶侧坐东南岸,钟山横掩城之半。

雪迹难平野烧骄,江天直与风帆乱。

古洞楠榴世不名,荒洲芦荻为谁生。

袖中看尽量江手。独试人间却曲行。

形式: 古风

松尾翁招饮西京左阿弥家即席赋谢

依山小筑各崚嶒,便觉山楼尽可登。

密树暗收泉万窍,流云时拥磴千层。

细看岚翠犹疑雨,欲辨樱痕已下灯。

村醉取欢真绝倒,不须更杖一枝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答黄松客沈阳见寄之作

匹夫怀宝久旁皇,一纸边愁鬓已苍。

掩耳虏乘秋并至,吞声诗与国偕亡。

谁言巨壑藏舟固,莫制中宵饮药狂。

沈陆自关夷甫事,可容千顷独汪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战夜感作

矢志能摧敌,孤军震一韩。

江声催勇锐,月色带饥寒。

量力无天幸,衡情有至难。

缩头龟殿里,应愧此心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