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诗

硗确土无膏,人弃为原陆。

释子云西来,挂笠结茅屋。

学空易为悦,机熟遂众欲。

妪老苦力田,薄言往种福。

日出听谈经,暮归悔碌碌。

惟我喜饮酒,醉乡数往复。

酒醒春鸠鸣,踏月起浸谷。

所愿谷抽芽,生理良已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田间劳作的农民生活与和尚修行的对比,以及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硗确土无膏”描绘了贫瘠的土地,暗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接着,“人弃为原陆”则表达了人们因土地贫瘠而放弃耕种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生存环境的恶劣。

“释子云西来,挂笠结茅屋”描绘了和尚西行求法,栖身于简陋茅屋的生活状态,与农民形成鲜明对比。和尚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解脱与满足,而农民则是在物质生存的压力下寻求心灵的慰藉。

“学空易为悦,机熟遂众欲”表现了和尚通过学习佛法获得内心的喜悦,而农民在农事熟练后满足了世俗的欲望。这里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追求目标。

“妪老苦力田,薄言往种福”描述了老妇人辛勤劳作的场景,以及她希望通过种植善行来积累福报的心态。这反映了农民对于未来的希望和对善行的信仰。

“日出听谈经,暮归悔碌碌”表现了和尚每日听经修行,夜晚回顾自己忙碌的一天,可能感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与农民的忙碌形成对比,突出了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不同价值。

“惟我喜饮酒,醉乡数往复”是诗人自述,表达了他喜欢饮酒,醉生梦死的生活态度。这可能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或是对另一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酒醒春鸠鸣,踏月起浸谷”描绘了诗人酒醒后的宁静时刻,听到春鸠的鸣叫,踏着月光再次下田劳作的场景。这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

“所愿谷抽芽,生理良已足”表达了诗人的心愿——希望谷物能顺利生长,生活就已足够。这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尚与农民的生活方式,以及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不同人生追求的多样性和深度。它不仅描绘了劳动的艰辛与生活的不易,更蕴含了对精神世界与自然和谐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6)

张锡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雨夜怀昙长老

寂寥湛深夜,青灯照空宇。

花发岭头梅,人听窗间雨。

情虚遗众缘,境清望真侣。

释子卧云居,幽襟共谁语?

形式: 五言律诗

晨诣南园采蕨

闲居穷篇翰,理生愧无术。

隔屋听鸣鸡,启扉看曙色。

逶迤板桥西,俯仰清溪侧。

薄物世所遗,采掇欣有得。

悠然盈倾筐,延咏忘朝食。

形式: 古风

题美人岁朝图

和气散林皋,江梅香满屋。

佳人爱新节,朝光画眉绿。

素琴静清声,翛然倚修竹。

形式: 古风

月蚀诗

庚辰七月夜十五,清光圆圆烛天宇。

斜明刮露侵窗扉,蛰虫亥豕眼分数。

俄惊蟾蜍入绛津,姮娥霜独含悲辛。

气娇力怯不相敌,四分五分挂半轮。

九分十分明光息,斗牛气乱浑如墨。

望舒镳辔顿金枢,栋倾舟覆迷南北。

吾闻皇天无私泰阶平,二纪五纬谁相争。

日完其朔不掩望,昌吴融汉惟沧精。

胡为氐羌重译称臣妾,阴灵圆夜遭震慑。

予欲上天护颓魄,无梯难向青冥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