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张纲所作,名为《次韵王周伯和应文诗》。诗中描绘了一位诗人的创作心境与追求,以及对后辈的影响。
首句“先生诗兴浩难收”,开篇即点出诗人创作热情如海,难以遏制。次句“苦思俄惊两鬓秋”则以形象的比喻,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思考与岁月的流逝,两鬓斑白,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创作的艰辛。
“变格竞传吴富体,怀沙拟续畔牢愁”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创作风格与情感深度。他尝试着改变传统的诗歌形式,借鉴吴富的风格,同时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与感慨,如同屈原般忧国忧民的情感。
“会令后学轻焚稿,消得诗名号倚楼”则预示了这位诗人的作品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学子们学习的典范,其名声甚至能与古代诗人相提并论,如同在高楼上远眺,视野开阔。
最后,“我老恨无青玉案,锦囊分示若为酬”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逝去的遗憾,以及对未能亲自展示才华的惋惜。同时,也寄寓了对王周伯和应文的敬意与期待,希望他能接续传统,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对后辈的期许与传承的责任感,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