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哀雁行》由清代诗人李锴所作,通过描绘雁群在秋季的悲凉景象,展现了雁群之间的深情与牺牲精神,以及它们面对自然与人类威胁时的无助与抗争。
首句“折芦萧萧秋渚空”,描绘了秋天芦苇凋零、江边空旷的凄凉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接着,“沙头旅雁鸣嗈嗈”一句,通过雁群的鸣叫,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哀伤的氛围。
“虞罗寻声横相及,比翼那复联雌雄”两句,形象地描述了雁群在寻找食物时面临的危险,即使并肩飞翔的伴侣也可能因意外而分离,体现了雁群间的深情与无奈。
“清霜碧月苦回首,只影惨澹归鹅笼”则表现了雁群在艰难环境中对自由与家园的渴望,以及它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孤独与挣扎。
“庖厨幸免机肉厄,萧寺乃休馀粮供”两句,表达了雁群对人类捕杀的恐惧和对寺庙庇护的感激,暗示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复杂的关系。
“夜分故偶远相觅,招呼两两凌苍穹”描绘了雁群在夜晚相互寻找、呼唤的情景,展现了它们之间的默契与团结。
“欲起不起自投地,败翮谁借毛羽丰”通过雁群受伤后无力飞行的场景,表达了它们面对困难时的无助与绝望。
“哀号百转肠寸截,云泥咫尺终难从”一句,通过雁群的哀鸣,表达了它们对命运不公的控诉,以及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从之不得继以死,此义鸟畜时能通”强调了雁群之间的牺牲精神,即使面对死亡,也愿意为了同伴而献出生命,体现了它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阶除忍草晓悽碧,血染杜宇成殷红”描绘了雁群在遭受伤害后的凄凉景象,以及它们鲜血染红大地的悲剧画面。
最后,“吁嗟微禽克有终,马牛龌龊差其风”表达了对雁群坚韧不拔、勇于抗争的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对人类的无知与残忍进行了批判,呼吁人们尊重自然界的生灵,保护生态环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雁群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压力下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深厚情感和牺牲精神,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