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吟

蛇有黄,鸡有锦,蚌有珠,鱼有枕。

万物随身各怀宝,惟龙抱负超覆帱。

臆之上,颔之下。

声灵气焰焯光辉,威力神通宏变化。

小径寸,大围尺。

口中皎月戏吐吞,掌上流星恣抛掷。

存此珠,千年万年鳞不枯。

亡此珠,一蝼一蚁血可濡。

有水即珠荣,无水即珠悴。

有云即珠腾,无云即珠坠。

太阳真火力能铄,飞天夜叉势能制。

所以多潜岩壑睡,功成行满自在飞,天旋地转皆由之。

如人贤愚有九品,如人贵贱有十威。

三尺乌,勿能啄,大力鬼,弗能搏。

开通万类总圆明,照耀十方齐廓落。

珠正有,珠忽无。

犹存一念著吝惜,即入三界缠空虚。

丹霞烧佛独玩珠,关南打鼓喜获珠。

韶山心珠本无色,大海龙珠同一如。

乾六爻,龙六变,潜见跃飞以次升,飞上九天须一转。

亢有悔,在上九,见无首,在用九。

藏威在首不在身,若到无时竟何有。

祇园佛,阙里翁。

下土虽分两圣域,上天同是一真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龙珠吟》由宋代诗人王质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象征手法,描绘了龙珠的神奇与重要性。诗中将龙珠比作万物之宝,赋予其超凡脱俗的力量与生命,象征着智慧、力量和永恒的生命力。

诗的开头以自然界中的动物特征为引子,形象地描述了龙珠作为龙身上的宝物,具有独特的形态与功能。接着,诗人运用夸张与比喻,描绘了龙珠在龙口中的奇妙景象,以及它对龙自身乃至整个世界的深远影响。龙珠的存在使龙得以保持活力,象征着生命的源泉;而其消失则预示着生命的终结,强调了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进一步,诗中探讨了龙珠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指出其与水、云、日光等元素的互动,展现了龙珠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与作用。同时,诗人也借龙珠的存亡,隐喻了人类社会中的道德与智慧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最后,诗中通过对比不同情境下龙珠的显现与隐藏,表达了对人性善恶、智愚、贵贱的思考,以及对宇宙真理的追求。诗人以“丹霞烧佛独玩珠,关南打鼓喜获珠”等诗句,展现了对世间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整体而言,《龙珠吟》不仅是一首富有想象力与哲学深度的诗歌,也是对自然、生命、道德与宇宙真理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世界奥秘的探索与感悟。

收录诗词(496)

王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

  • 字:景文
  • 号:雪山
  • 籍贯:郓州(今山东东平)
  • 生卒年:1135年—1189年

相关古诗词

起伏龙行呈张元亮

使君寸丹通九渊,冷彻龙胆惊不眠。

掣关稽首玉帝前,青霓影里一粲鲜。

群龙下走如奔泉,电旗掀舞雷车旋。

怒蛟腾起缠阴涎,四海五湖归一髯。

黄尘白沙飞满川,顷刻变作声潺湲。

何人此手有此拳,敛散风雨麾云烟。

一州千里十万廛,翻覆歉岁为丰年。

云花缭绕金连钱,使君倚鞚将朝天。

千珠万玉倾箱圆,夕阳扪腹秋风边。

此时可怀不可瞻,何不留取黄金鞭。

形式: 古风

异蛇

非蛟非龙奚为耶,杳霭是蛇或非蛇。

躯如三丈中庐栋,声如二尺单夫车。

汹涌西来复南去,激碎满川波浪花。

尔等陆产殊水产,亦有水产非其家。

平生康庄在菅莽,胡乃出没同鱼虾。

无何变化不俄顷,野鸭凌乱扬风沙。

向来鳞甲渺烟雾,但见浦溆连蒹葭。

立凭石树踏莎草,堤前堤后听虾蟆。

南山之趾西湖腹,是日有物横空拿。

一爪二角色纯黑,乱云奔走相谽谺。

得非此物即此蛇,是否恍惚空喧哗。

虹腰馀飞雨脚断,夕阳半阁西山斜。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登张安国右司官舍后阁

东风吹尘暗城郭,一见吴山增眼明。

文人笔力转嵩华,坐抚吴山毫发轻。

向来妩媚玉局老,对公谈罢犹纵横。

参差万象罗双目,奔走文场供约束。

东家粱肉西丝竹,却与青山作僮仆。

形式: 古风

和游子明效李长吉体二首(其一)

江枫摇落秋吹清,吴波夜澄孤桨横。

白蘋花老浪纹浅,的皪背荷双鹭明。

烟屿云岑楚江远,三更梦归五更返。

斜阳影外远山稠,千里不遮南望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