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苏明府

苏君年几许,状貌如玉童。

采药傍梁宋,共言随日翁。

常辞小县宰,一往东山东。

不复有家室,悠悠人世中。

子孙皆老死,相识悲转蓬。

发白还更黑,身轻行若风。

汎然无所系,心与孤云同。

出入虽一杖,安然知始终。

愿闻素女事,去采山花丛。

诱我为弟子,逍遥寻葛洪。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苏君年纪多大,容貌如玉般清纯。
他在梁宋附近采药,常与日翁交谈。
他常常辞去小县官职,向东山进发。
不再有家室牵挂,独自在人世间漂泊。
子孙都已老去或去世,相识的人像蓬草般飘零。
他的头发黑白交替,身体轻盈如风。
他自由自在,心灵与孤云共舞。
出行仅需一根杖,对生死淡然处之。
他渴望了解素女的故事,去山中采摘鲜花。
她吸引我成为门徒,一同逍遥寻找葛洪的足迹。

注释

苏君:指代某位名叫苏的人物。
几许:多少, 年龄。
状貌:外貌。
玉童:形容清秀如玉的少年。
梁宋:古代地名。
共言:一起谈论。
随日翁:可能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隐士。
小县宰:小县的官员。
东山东:指东山,隐居之地。
家室:家庭。
悠悠:形容孤独无依。
子孙:后代。
转蓬:比喻生活无定, 如蓬草随风飘荡。
发白:头发变白。
更黑:又变黑。
身轻:形容身体轻盈。
无所系:没有束缚。
一杖:一根手杖。
安然:平静地。
素女:传说中的仙女。
事:事迹, 故事。
逍遥:自由自在。
葛洪:东晋道士, 善长炼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风道骨的隐者形象,苏君年纪不详,但面貌如同玉一般纯洁,似乎与尘世隔绝。他在梁宋之间采集草药,与日光和煦的老翁共语,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中的“常辞小县宰,一往东山东”表明苏君曾经拒绝过官职,选择了隐逸的生活,远离尘嚣。

然而,即便是仙风道骨之人,也无法逃脱时光流转带来的孤独和哀伤。子孙皆已老去甚至死亡,与世隔阂,让人感慨。诗中“发白还更黑,身轻行若风”则描写了苏君虽然年迈,但依旧保持着如风一般的轻盈与自由。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苏君对精神寄托和心灵追求的渴望。他虽身处人世,却无牵挂,心随孤云飘逸。即便是出入山林,也只需一根拐杖相伴,内心自有定数,不为世事所扰。

最后,诗人表达了想要听闻苏君关于素女的故事,以及希望跟随他去寻找葛洪的遗迹,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更是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隐者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理想。

收录诗词(125)

李颀(唐)

成就

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经历

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

  • 籍贯: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
  • 生卒年:690-751

相关古诗词

魏仓曹东堂柽树

爱君双柽一树奇,千叶齐生万叶垂。

长头拂石带烟雨,独立空山人莫知。

攒青蓄翠阴满屋,紫穗红英曾断目。

洛阳墨客游云间,若到麻源第三谷。

形式: 古风

巴路千山秋水上,江村独树夕阳时。

形式: 押[支]韵

送李大贬南阳

鸿声断续暮天远,柳影萧疏秋日寒。

形式: 押[寒]韵

一片

一片琼英价动天,连城十二昔虚传。

良工巧费真为累,楮叶成来不直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