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重阳括杜牧之诗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翻译

同客人带酒登山,长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刚刚从这里飞过。人活在世上难遇一次开心欢笑的时候,趁年轻时头插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
以大醉来酬谢重阳节日之景,朝着高耸入云的山登高,用不着去怨太阳快落山了。古往今来有谁不老死,数不清啊,没有必要像齐景公登牛山触景生情而哭泣。

注释

定风波: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
一作《定风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琼枝》。
格律以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二仄韵,下片六句四仄韵,二平韵,即欧阳炯所做格律为正体,另有七种变体。
重阳:即重阳节。
携壶:带酒。
翠微: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
涵:容纳,倒映。
初:第一次,刚刚。
尘世:人间。
酩酊:沉醉,大醉。
但:只是。
酬:酬谢。
云峤:耸入云霄的高山。
登临:登山临水。
斜晖:夕阳。
多少:数不清。
牛山: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定风波·重阳括杜牧之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度重阳节的情景。首句“与客携壶上翠微”展现了他们带着酒壶,登上青翠的山岭,享受自然的宁静。"江涵秋影雁初飞"则描绘了秋天江面的景色,大雁南飞,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尘世难逢开口笑”表达了诗人对人世纷扰的感慨,感叹在忙碌的生活中难得欢笑。接着,“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借重阳节习俗,强调要趁着年轻,尽情欢乐,插满菊花归来,寓意珍惜时光。

“酩酊但酬佳节了”写诗人借酒浇愁,只求度过这美好的节日。"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进一步表达登高望远,不必为夕阳西下而感伤,享受当下。

最后两句“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诗人以历史长河中人人皆会老去的哲理宽慰自己,不必像齐景公在牛山涕泣人生无常那样感伤,展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苏轼豁达开朗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南乡子

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

濯锦江头新样锦,非宜。故著寻常淡薄衣。

暖日下重帏。春睡香凝索起迟。

曼倩风流缘底事,当时。爱被西真唤作儿。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南乡子.双荔支

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南乡子.集句

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年少即须臾。芳时偷得醉工夫。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南乡子.集句

怅望送春杯。渐老逢春能几回。

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

景物登临閒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形式: 词牌: 南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