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逸民,他一生致力于传承礼乐与诗书,面对生活的艰辛,他坚韧不拔,展现了百折不挠的精神。他为国家的水利建设倾尽全力,考虑了千年的规划,同时在内心深处修炼自我,为后世树立榜样。他以忠诚教导来歌颂圣明的君主,又通过回报乡亲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诗中提到的“教忠”和“报德”,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使臣特别举荐他,是因为他的事迹深藏不露,但祠堂和墓地前的松树和楸树在雨露滋润下焕然一新,象征着他的精神和贡献得到了后人的铭记和尊敬。
整体而言,这首诗赞美了一位老逸民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并通过祭祀乡贤的活动,强调了对历史人物的纪念和传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