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其四)

还乡老未死,举目少耆宿。

邑屋亦或非,所馀但乔木。

曩时列鼎家,今不饱半菽。

盛衰迭变迁,何者非陵谷。

羸然九十翁,世故见已熟。

偶能达一理,万事等破竹。

布缝一称衣,藜煮半釜粥。

馀年更何为,枕藉糟与曲。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翻译

老人还乡仍未亡,环顾四周少长者。
家乡的房屋或许已非旧观,剩下的只有高大的树木。
昔日豪族之家,如今连粗食都难以温饱。
兴衰更替,世间万物无常,哪一样不是沧桑巨变。
这位瘦弱的九旬老翁,对人情世故已了如指掌。
偶尔能洞察一丝道理,面对万事如破竹之势。
他只穿补丁衣服,仅以藜草煮粥度日。
晚年生活何求,唯有醉酒和曲中度过余生。

注释

耆宿:年长有威望的人。
邑屋:家乡的房屋。
列鼎家:曾经显赫的家族。
半菽:粗劣的食物。
陵谷: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
破竹:比喻事情进展顺利。
布缝一称衣:补丁缝制的衣服。
藜煮半釜粥:用藜草煮成的稀粥。
糟与曲:酒糟和酿酒的原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中的第四首,题为“幽居记今昔事”,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脚。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人事变迁的感慨和晚年生活的简朴自适。

首句“还乡老未死,举目少耆宿”描绘了诗人虽年事已高,但仍在故乡生活,周围的老一辈人物已经不多。接下来,“邑屋亦或非,所馀但乔木”暗示了家乡的变化,昔日的繁华不再,只剩下一些古老的树木见证着岁月的流转。

“曩时列鼎家,今不饱半菽”通过对比,揭示了家族的兴衰,曾经的显赫如今只能勉强温饱。“盛衰迭变迁,何者非陵谷”进一步强调世事无常,如同山陵变为山谷,令人感叹。

“羸然九十翁,世故见已熟”表明诗人虽然身体衰弱,但对人世沧桑有着深刻的理解。“偶能达一理,万事等破竹”则展现出他偶尔洞察人生哲理,看透世间万物如竹竿般易碎的心态。

最后两句“布缝一称衣,藜煮半釜粥”描绘了诗人朴素的生活,衣食简单,但仍能自得其乐。“馀年更何为,枕藉糟与曲”表达了他对于余生的看法,选择在酒糟和美酒中度过,享受宁静的晚年时光。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展现了他晚年的豁达与超脱。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其八)

客舟挂烟帆,千里过楚都。

七泽渺无际,大不数具区。

浪翻出长蛟,云拆浮天吴。

峨峨来如山,碎船不须臾。

江行幸已尽,三峡尤畏途。

槎牙人䱹瓮,小失即见屠。

叩头祷鬼神,已脱犹号呼。

愿君勤自励,忧患何时无。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幽居戏赠邻曲

暮年远屏天所借,落佩倒冠如得谢。

虽无壶酒助歌呼,幸有蠹书供枕藉。

市声不闻耳差静,车辙扫空身转暇。

雨悭葵叶未吐甲,露重榴房初坼罅。

深红菱角密覆水,烂紫蒲桃重垂架。

直令掩关避世俗,未害煎茶唤邻舍。

萧萧鸡犬衡门晚,寂寂灯火幽窗夜。

劝君切勿纵高谈,性命如丝不禁嚇。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幽居即事九首(其一)

采药鹿门山,钓鱼富春渚。

君看此气象,何止辈伊吕。

直令终不偶,后人会知汝。

亦不妨著书,世世秘囊褚。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幽居即事九首(其八)

古人在山林,躬自事樵汲。

我虽迫耄期,勤慎亦在习。

扫地拂几砚,何遽力弗给。

却笑杜陵翁,多卧少行立。

形式: 古风 押[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