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山高卧图

君不见今将官,徒知学公携妓游东山。

一朝传闻贼至关,匹马远窜不复还。

又不见桓司马、秦苻坚,叛逆之气凌云烟。

惟公胸中兵甲全,成功谈笑神怡然。嗟哉!

方今群盗等蝼蚁,之子见公应愧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历史场景,以对比的方式展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和结局。诗人首先批评那些只知道寻欢作乐的官员,如“今将官”带着妓女游玩东山,享受安逸,却在战事突变时,一旦有敌军逼近("一朝传闻贼至关"),便轻易逃离,再无归期("匹马远窜不复还")。接着,诗人提及桓司马和秦苻坚两位历史上的人物,他们因叛逆而野心勃勃,试图挑战权威,但最终未能善终("叛逆之气凌云烟")。

然而,诗中的“公”则不同,他胸中深藏兵略,面对危机能从容应对,以谈笑间取得胜利,表现出超凡的智勇("惟公胸中兵甲全,成功谈笑神怡然")。诗人感叹,当今的盗贼虽然众多,但与这位“公”相比,他们的嚣张气焰显得微不足道("方今群盗等蝼蚁"),如果他们见到这位“公”,应当感到羞愧("之子见公应愧死")。

通过这种对比,刘鹗在这首诗中赞扬了智勇双全、临危不乱的英雄形象,同时也对那些只知享乐、缺乏担当的官员进行了讽刺。

收录诗词(365)

刘鹗(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子卿持节图

龙沙茫茫雪如雨,大窖雪寒羝不乳。

孤臣持节十九年,忍死不降思报主。

方今世事纷如雨,同安虎头真忠臣。

江州太守骨已朽,尚书却作洪都守。

感时抚卷雪漫空,为吊忠魂酹尊酒。

形式: 古风

题礼部尚书巎子山

神仙亦时有,公子间时无。

公子世岂无,不如公读书。

神情俊朗自仙骨,清淑之气钟扶舆。

娟娟夜月明瑶瑜,灿灿秋水涵芙蕖。

既不爱臂鹰逐兔驰飞菟,又不喜杨花扑帐斟流酥。

心之所乐者,左置史,右列图。

笔床茶灶胜具俱,衣冠文物来群儒。

清宵管弦罢歌舞,白昼翰墨供欢娱。

列职于春官,复能以礼乐致主于唐虞。

主上眷顾桓渠渠,功臣世胄有如此。

风雨乔木清敷腴,公子可谓间世无。

且闻有巙山,乃是公所居。

清泉白石日辉洁,幽花野草春扶疏。

山中桃李亦仙品,风月迥与人间殊。

公犹神仙山蓬壶,惟公与山闻京都。

蹇予抱大拙,来此亦已久。

既不能弹铗干田文,又不能学求齐以吹竽。

世尚誇诈吾迂阔,吾笃信义人浮虚。

凿圆枘方,龃龉不相入。

旦夕惟有食破砚,迩来冰冻砚亦枯。

然亦甘崎岖,乐此无怨吁。

进退必以正,求为圣人徒。

闻公高谊压千古,所以愿曳侯门裾。

其足非趑趄,其口非嗫嚅,其诗非狂亦非谀。

尝闻昌黎言,以为古来王公布衣前后常相须。

乃可千载垂名誉,吾意若此公踌躇,遇与不遇天何如?

形式: 古风

归来乎

归来乎,既不能如田千秋,一言悟主生封侯。

又不能如主父偃,奏书直上黄金殿。

君臣千载遇合难,饭牛长夜何漫漫。

胡为久客众公间,进退俯仰多腼颜。

归来乎,孟尝君,不可作,平原君,骨亦枯。

买丝欲绣空模糊,迩来卿相不好儒,客且无履安得珠。

虽云二子未尽道,尚能与客相倾倒。

白玉楼空燕不飞,黄金台圮生秋草。

归来乎,京师不可以久留,岁晚霜雪侵貂裘。

山中风月如清流,醉馀菊花簪满头。

千秋奚足顾,主父焉能俦?

归来乎,先人有书今尚存,青灯夜雨当细论。

孰云落落苦难合,有志可致乎青云。

他年岁君在癸酉,看花烂醉琼林酒。

形式: 古风

群公见和又答四首(其一)

归来乎,蟪蛄生不知春秋,变灭顷刻犹王侯。

归来乎,五陵草木尽披偃,昨日秋萤满梁殿。

废兴反掌元非难,海水清浅尘瀰漫。

吾宁终老青山间,猿吟鹤唳聊醒颜。

归来乎,唤童子,治我圃。

无使霜后菜本枯,禦寒更遣窗重糊。

从教壮士嗤为儒,我价自若照乘珠。

文章乌足存古道,底用词源三峡倒。

功名已付雨中花,意思要同窗外草。

归来乎,常笑张子房,崎岖愿封留。

何如大泽披羊裘,忘机傲兀临溪流。

富贵不足回其头,高风千载谁当俦?

归来乎,故园之菊今应存,此事欲与渊明论。

孤松独抚倦飞鸟,出岫雅爱无心云。

明当秋风月在酉,粳稌初黄催酿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