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五十八首(其十九)

咄咄真堪怪。习彫镂、文人余事,如斯狡狯。

切玉昆刀君才似,不管铜章鱼佩。

执寸铁、腕如风快,造化镌镵天欲泣,刻琳琅、字字垂金䪥。

力岂但、透纸背。

静观云鸟虫鱼态,说文为古之小学,而今皆发。

却使壮夫工篆刻,秦汉风规犹在。

在何震、文彭而外。

不入明诚金石录,志名家、赖古堂应载。

两生晚、亦无奈。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贺新郎》词,由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展现了其对文字与书法艺术的深刻见解和独特感悟。

词中以“咄咄真堪怪”开篇,表达出对文人雕琢文字行为的惊讶与感慨。接着,通过“切玉昆刀君才似,不管铜章鱼佩”,赞美了文人技艺的高超,仿佛能将玉石雕刻得如同刀剑一般锋利,连铜章与鱼佩都显得微不足道。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技艺的精湛,也隐含了对文人内心世界细腻情感的刻画。

“执寸铁、腕如风快,造化镌镵天欲泣,刻琳琅、字字垂金䪥。”进一步展示了文人挥毫泼墨时的神韵与力量,仿佛连自然界的造化都在为之动容,每一笔每一划都如同珍贵的珠宝,熠熠生辉。

“力岂但、透纸背”则强调了文人笔力的深厚,不仅能在纸上留下痕迹,甚至能穿透纸背,展现出其技艺的非凡之处。

后半部分,“静观云鸟虫鱼态,说文为古之小学,而今皆发。”转而从文字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文字与自然形态之间的联系,指出文字不仅仅是语言的载体,更是蕴含着深邃的文化与哲学意义。这一段体现了作者对文字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之间微妙关系的洞察。

“却使壮夫工篆刻,秦汉风规犹在。在何震、文彭而外。”则提到秦汉时期的篆刻艺术,以及何震、文彭等著名篆刻家,表达了对传统艺术的尊重与传承。

最后,“不入明诚金石录,志名家、赖古堂应载。两生晚、亦无奈。”表达了对未能被正式记录于史册的艺术家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艺术价值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文字与书法艺术的赞美与反思,展现了蒋士铨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独到见解,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艺术创新与传承的思考。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贺新郎五十八首(其二十)

女子如斯也。自低回、一声檀板,数行泣下。

几许花丛懒回头,尽着流莺轻骂。

只听说、文君新寡,明镜无情春又老,叹红颜、一例衍期嫁。

三五艳、易凋谢。

倦摹潘陆抄杨马,腆认说文章华国,何关风化。

呼吸商声秋气满,节义几人肩者。

渴睡汉、酒阑灯灺。

三十功名尘与土,古之人、先我将愁写。

公等语、大都诈。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五十八首(其二十一)

帝命三公从。拥朱轮、曲江风度,天然端重。

问俗省方行紫塞。香案边旁陪奉。

更乐事、还同万众,吁咈都俞人未识,掌丝纶、帷幄推姚宋。

帐殿月、外蕃共。

属车尘里携雏凤,似终童短衣绣靺,雕鞍飞控。

拂袖御烟春蔼蔼,到处河冰回冻。

听晓角、霜天初弄。

佳气陪京云烂漫,看龙盘、虎踞知天纵。

拜手上、冈陵颂。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五十八首(其二十二)

三爵陶然矣。君魆把、骊珠一串,纳吾怀里。

醉坠寒江光满抱,险被灵胥攫视。

谁撒下、珊瑚网起,一十三行真本在,衍波纹、绉了桃花纸。

衣篝炙、自料理。

挑灯细读乌阑字,为师友行歌坐泣,缠绵若此。

小雅离骚存别派,幻出情仙侠鬼。

便仙鬼、也须愁死。

云锦为裳心作剪,浅人看、但解呼才子。

吾不语、闷而已。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五十八首(其二十三)

记向秦淮水。问何人、小楼吹笛,劝人愁死。

雨绉岚皴多偃蹇,我与蒋山相似。

白下柳、又添憔悴,却到江山奇绝处,遇双鬟、都唱袁才子。

情至者、竟如此。

罗衫团扇传名字,比风流淮南书记,苏州刺史。

常听东华古人说,肠断江南花底。

何苦较、天都人世。

楼阁虚无平等看,谪尘寰、终是神仙耳。

花落恨、莫提起。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