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参政挽诗(其二)

党论危疑日,几微细补缝。

平舟行浪稳,暖气拆冰融。

风雨千閒屋,酸咸一鼎饔。

人才关国本,谁念昔培封。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在党的理论面临严峻考验之时,细微之处也需精心修补。
平稳行驶的小船穿越波浪,温暖的气息使冰雪开始融化。
经历风雨的房屋众多,各种口味混杂在一锅饭菜中。
人才是国家的根本,又有谁会怀念过去的培养和封赏呢?

注释

党论:指党的理论或政策。
危疑:危险和疑惑。
日:时期。
几微:极其微小。
细补缝:细致修补。
平舟:平稳的小船。
行浪:航行在波浪中。
稳:平稳。
暖气:温暖的气息。
拆冰融:使冰块融化。
风雨:风雨交加。
千閒屋:众多的房屋。
酸咸:酸甜苦辣。
一鼎饔:一锅饭菜。
人才:优秀的人才。
关:关乎。
国本:国家的根本。
昔:过去。
培封:培养和封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费参政挽诗(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友人费参政在政治动荡时期所面临的艰难处境的感慨,以及对其才华和贡献的怀念。"党论危疑日"描绘了当时社会议论纷繁、形势险恶的背景,"几微细补缝"则比喻费参政在复杂局势中尽力修补和维护国家的稳定。"平舟行浪稳"象征着他在艰难时局中的稳健应对,"暖气拆冰融"则寓言春天的到来,暗示改革的力量正在逐步化解僵局。

"风雨千閒屋"形象地写出费参政为国家操劳,如同守护众多房屋免受风雨侵袭,"酸咸一鼎饔"则以饮食的酸甜苦辣比喻生活的艰辛与付出。最后两句"人才关国本,谁念昔培封"强调人才对于国家根基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费参政过去培养人才、奠定国家基础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下无人能理解或纪念他功绩的遗憾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对人物的评价既客观又饱含深情。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贻庐陵术士冯椿

月宿南斗韩愈生,岁在巳辰郑玄死。

二人言命是邪非,我欲质疑于孟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纸]韵

追送刘侍郎以宝制帅湖北

士从西南来,落落仅八九。

半年北门道,几度釂别酒。

清朝志兴复,第一广英彀。

采采不及掬,引去遽盈斗。

矧今忠肃孙,卓荦汉庭右。

清矩仪班行,高怀局宇宙。

居然辍迩联,亟怀荆州绶。

恩章陟西戺,戎钺炫春昼。

世间行己地,随寓皆不朽。

著意护本根,虚怀阅忠厚。

上游屹长城,归来秉机宥。

形式: 古风

送二兄三兄赴廷对

吾家令兄弟,异氏而同气。

雅知义利分,不作温饱计。

天子龙飞春,了翁对轩陛。

柄臣方擅朝,党论如鼎沸。

轧轧不能休,一挥三千字。

植治贵和平,用人戒偏陂。

天子擢第一,期以风有位。

寻寘之三人,仍诏恩礼视。

后此者三年,东瞻复联第。

天子方谅闇,有言不得试。

岁行在协洽,文翁陈谠议。

惟知守家学,宁顾触时忌。

虽不第甲乙,自谓傥无愧。

古人为己学,何有于富贵。

穷则独善身,仕将以行义。

两兄西南彦,九牧将倒指。

平生刚直胸,毋以科举累。

矧逢主听宽,宁复怀顾畏。

厥今果何事,请略陈一二。

内无王文正,谁与理家事。

外无韩忠献,谁与饬戎备。

荧惑守羽林,震雷诧冬瑞。

天象已云然,人事犹尔耳。

劈析为上言,卓哉朝阳喙。

却携令名归,为亲一启齿。

形式: 古风

送从子令宪西归(其二)

茆檐竹几对床头,晨暮参商未渠休。

宁用停云忆亲友,是身安健复何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