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吴氏佳城八景

窈窕双亲墓,风光尽可伤。

秋霜行浒墅,春雨泊横塘。

桥月影沉梦,寺钟声断肠。

狮山迷望翠,虎阜映愁苍。

岩照情随夕,湖波泪共长。

直须从葬日,心景两相忘。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姑苏吴氏佳城八景的凄美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墓地周围的自然风光与情感的交融。

首联“窈窕双亲墓,风光尽可伤”,开篇即以“窈窕”形容双亲墓地的幽静与庄重,风光虽美却蕴含着深深的哀伤。接着,“秋霜行浒墅,春雨泊横塘”两句,通过季节变换的景色,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氛围,秋霜冷冽,春雨绵绵,都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凉。

“桥月影沉梦,寺钟声断肠”描绘了一幅夜晚的凄美画面,月影在桥上投下长长的倒影,仿佛是逝者的灵魂在游荡;而寺庙里的钟声,却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刀,割裂着人心,让人肝肠寸断。这两句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巧妙结合,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

“狮山迷望翠,虎阜映愁苍”则以山色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哀思的主题。狮山翠绿,虎阜苍茫,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山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寓意着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哀悼。

“岩照情随夕,湖波泪共长”将情感推向高潮,夕阳下的岩石仿佛见证了深情,湖面上的波纹似乎承载着泪水,这种形象化的表达,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痛与不舍。

最后,“直须从葬日,心景两相忘”表达了诗人希望在亲人安葬之日,能够放下心中的哀伤,与景物和谐相处的愿望。这不仅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也是诗人自我解脱的一种方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情感的深沉抒发,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哀伤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1151)

张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芳洲,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号:方洲
  • 籍贯:浙江海盐
  • 生卒年:1426—1496

相关古诗词

酬牛廷理八韵

文韬武略擅时英,亲奉除书下玉京。

黄阁才华新黼黻,锦衣人物旧簪缨。

登坛虎卫承恩蚤,射策龙门锡命荣。

两浙风尘行处息,九重日月望中明。

雄驱欲问云中骑,保障偏临海上城。

横槊吟成朝戏马,运筹奇出夜谈兵。

回天空有潼关梦,报主无由朔漠行。

欲问辕门歌吉甫,愿陈威德济苍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寿刘叔温父八韵

东风吹暖到溪山,昨夜青牛已度关。

天上功名轻脱屣,壶中甲子类循环。

新春年谱须重纪,旧日诗笺手自删。

三世箕裘诸子贵,百年诗酒一人閒。

时开露积留人饭,自署遗经觅主还。

雨露有恩垂凤敕,林泉无梦入鹓班。

广文道出羲皇上,高士名存伯仲间。

好记遐龄千万载,岱宗高亘水潺湲。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忆园梅十四韵

一从丘壑旷经巡,清赏依依感慨频。

竹杖芒鞋孤旧约,石田茅屋误芳邻。

冥怀邂逅琴樽远,浪说调羹鼎鼐亲。

喜有心期谐冷淡,耻因滋味较酸辛。

时逢杜老愁兼绝,诗许林逋句独新。

东阁凭阑空有赋,西湖放鹤更何人。

影迷白玉堂边月,香尽罗浮岭外春。

魂断素娥精欲落,梦回青鸟思无因。

繁华到处人长满,路径无媒草共湮。

清白欲随天地老,孤高甘守雪霜贫。

窗前夜到疑珠箔,墙角风多怅玉尘。

自是穷檐堪索笑,不胜羌笛解伤神。

家怜吴镇庵居好,画觉元章翰墨真。

老我归来清赏在,乱山寒秀对閒身。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题画八韵

霄汉谁能问布衣,招寻偶复此相依。

溪山待老嗟行迈,名禄关心悟昨非。

树密林猿当径下,春閒江鸟向人飞。

舟经浩荡行将没,家入苍茫晚未归。

满地荒烟迷蔓岭,乱峰寒日照柴扉。

望穷尽处情兼远,坐到忘言思转微。

幽事独怜西涧草,清狂不种北山薇。

只应李愿归盘谷,人物于今一笑稀。

形式: 排律 押[微]韵